“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山東單元展出的不少實物讓參觀者見識了山東的科技實力。
在實物展示區,個子不大、本事不小的5g智能巡檢機器人圈了不少“粉”。
“這是行業首臺工具化輕小型電力巡檢機器人,整機尺寸小,云臺拆卸方便、可單人裝卸及轉運,主要應用于變電站室內外電力設備巡檢作業。”國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副主任孫志周說,目前智能巡檢機器人已服務全國2400余座變電站,大大提高了電網的運行可靠性。
在過去,電力巡檢是一件苦差事:環境復雜,安全風險大;工作強度大、巡檢區域廣;響應不及時,巡檢效率低……智能巡檢機器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適應變電站場地惡劣環境實現代人巡檢作業。“除了爬坡過坎,機器人還可在涉水10cm情況下正常運轉,一次充電可滿足連續運行8小時。”孫志周介紹。
外形小巧的智能巡檢機器人能有這么大的功力,是因為有諸多高科技加持。以它的兩只眼睛為例,一只是可見光高清攝像機,另一只是紅外熱像儀,通過對圖像的智能分析,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識別25類變電設備典型缺陷,平均識別準確率高達85%,在現場實際運行條件下,設備開關狀態、表計讀數識別準確率達93%,紅外測溫準確率達95%,這些指標行業領先。智能巡檢機器人具備三維激光掃描能力,能感知外界環境變化,實現自主定位導航;北斗系統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機器人定位準確度以及迷航自恢復能力。
智能巡檢機器人怎樣通過圖像分析識別變電設備的缺陷?“就跟人生病會發燒一樣,變電設備有缺陷時也會表現在溫度的變化上。”孫志周解釋,巡檢機器人能靈敏感知變電設備0.5℃的溫度變化,并能為其建立三維的紅外圖譜同時疊加可見光分析圖像。“這就像給設備建立了體檢檔案,相關數據每天更新,很好地實現了變電設備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趨勢管理。”
這樣一臺機器人需經過220多項測試,包括爬坡、越障、繞障、涉水、防跌落等環節,才能上崗作業。該產品含金量十足,曾獲首屆中國工業設計金獎和中國外觀設計金獎。“技術創新永無止境,目前智能巡檢機器人已升級至第六代,第七代產品正調試階段。”孫志周說,未來要通過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持續提高產品的智能性,讓機器人提供的分析信息更加準確,更值得信賴。同時,在產品的場景適應性上下功夫,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巡檢機器人在變電站運行的可靠性、穩定性;另一方面探索更多細分場景的應用,比如發電廠、石油石化、煉鋼、化工等。
深耕行業20余年,國網智能的高精尖“神器”矩陣全面開花。國內首臺變電站巡檢機器人、鍋爐承壓管道檢測機器人、線路除冰機器人、直角坐標換電機器人、絕緣子串檢測機器人、帶電水沖洗機器人、線路絕緣包覆機器人、車載配網巡檢機器人、自主型海底探測機器人……目前,國網智能已形成7大系列20余個品類的“電力機器人家族”,擁有電力機器人相關核心技術共26項,包括機器人平臺技術、高精度定位導航與避障技術、自主控制技術、帶電檢測作業技術等六大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