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會上展示的住宅造樓機。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首席記者董進記者劉艷通訊員尹杰)8月22日,2022年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渝開幕。在智能建造主題展上,展出的住宅造樓機、智能施工機器人等設備技術,全面展示了近年來重慶在智慧工地方面的建設成果。
智慧工地是指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大數據、物聯網、AI識別、三維協同等技術,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管理,即時挖掘分析工程建設信息數據,以提高質量安全綜合管理水平。
由中國建筑先進技術研究院和中建三局三公司聯合自主研發的“住宅造樓機”,是在超高層施工裝備“空中造樓機”的基礎上,研發升級的一款新型輕量化“造樓機”,自重僅為270噸,目前已在重慶、成都、廣州等高層住宅項目中采用。
“住宅造樓機”由鋼平臺系統、支承系統、動力及控制系統、模板系統、掛架系統五大系統組成,融合外防護架、伸縮雨篷、液壓布料機、模板吊掛、管線噴淋等。其豎向覆蓋5-8個結構層,能實現外立面的結構、砌體、保溫、裝飾等多工序高效立體流水化作業,具有施工效率高、承載力大、多級防墜、結構輕巧等特點,每頂升一層樓,最快只需要80分鐘,3天可建一層樓。
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展出的智能施工機器人品種豐富、功能齊全。地面攤鋪機器人、混凝土收面機器人通過基于BIM模型的數據處理、人工智能算法等先進技術,代替人工開展室內地坪的混凝土攤鋪、收面。
機器人在提高施工精度、減少樓地面空鼓、開裂、平整度差等質量問題的同時,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較傳統人工施工提升效率200%以上。并可以將機器人的作業狀態、作業成果等信息集成到智慧工地系統進行實時、可視化呈現,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與及時性。

中冶賽迪展出智能施工機器人。中冶賽迪供圖
近年來,重慶不斷推進智慧工地建設,率先在全國發布了智慧工地建設與評價標準,并配套出臺了《重慶市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管理規定》《智慧工地建設與評價技術細則》等文件,不斷完善智慧工地分級評價管理體系,優化智慧工地系統功能,引導、激勵工程參建單位推動智慧工地常態化、全覆蓋發展。
同時重慶還創新大數據、物聯網、“AI”算法等技術應用,強化施工現場“人、機、料、法、環”等關鍵要素管理,探索“互聯網+監管”,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為項目管理賦能,切實提升了質量安全管控水平、施工組織效率和綜合管理效益。
截至目前,除已建成的3239個智慧工地外,全市2022年新開工項目已申報智慧工地建設方案878個(一星654個,二星72個,三星152個),已申報應用實施評價195個(一星126個,二星21個,三星48個),已獲得星級智慧工地證書24個(一星10個,二星4個,三星10個)。
據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市住房城鄉建委將聚焦政府監管與服務效能提升,不斷完善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功能,強化智慧工地應用實效,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推動建造方式智能化、現場管理智慧化、部門監管可視化,大力提升建筑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助力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