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上海疫情仍在高位運行,疫情防控處于攻堅的關鍵時期,一批方艙醫院正陸續投入使用。4月5日晚起,位于臨港的方艙醫院也正式運行,開始接收輕癥及無癥狀感染者。該方艙可以容納1.36萬張隔離床位,截至4月6日23時,已經收治感染者超過3200人,未來幾天將迎來收治高峰。

為應對如此大規模的隔離人員治療及管理,臨港方艙借助科技力量引入了機器人團隊,進行定時定點的餐食、藥品及物品的無接觸式配送工作。目前,來自擎朗智能的50臺W3配送機器人已順利完成部署,它們將與來自上海、江蘇、浙江醫療聯合隊一起并肩作戰,負責7號艙約3200張床位的配送需求,及時為患者提供幫助,減輕醫護人員壓力。
“為了盡快交付,從入駐場館現場以來,我們的部署團隊就沒有停下來過。”擎朗技術人員表示,在接到緊急馳援任務以來,他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攻堅組奔赴現場,爭分奪秒搶時間,趕在開艙前完成了50臺機器人的環境部署工作。這些機器人將通過7*24小時的智能無間斷運輸工作,承擔方艙內最大量繁重的日常任務,保障方艙醫院安全有序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馳援臨港方艙的擎朗機器人原本應用于高檔酒店,搭載了激光定位導航技術與智能避障系統,各自獨立的封閉艙室是它的特點,一趟可支持四個目標地點的配送任務。50臺機器人組成的配送大軍使命必達,筑起高效安全的智慧防線,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疫情以來,機器人的潛在作用與價值越來越凸顯。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及密切接觸傳播,使得人際接觸充滿不可預知的風險,因此機器人被推上了抗疫的一線戰場,代替人類進行運輸、消毒、生命體征測量等大量的基本工作。不僅在方艙,在各大醫院、隔離酒店等都能看到機器人的身影,尤其以發展較為成熟的配送機器人為主。它們協助一線醫護和管理人員完成餐品、藥品的運輸和配送工作,并且不知疲倦,對疫情防控產生重要作用。
除了機器人,還有無人車、5G、云平臺等等,許許多多像擎朗智能這樣的科技企業正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平臺優勢為抗擊疫情提供支持,貢獻科技力量。相信在新技術的支持下,上海終會迎來日常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