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杜蘭博士還就大家普遍關心的科技熱點話題,像牛年最“牛”的科技突破、人工智能市場發展態勢、語音核心技術攻克、機器人場景應用、人工智能人才選拔和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等,分別作出了回答。
牛年最“牛”的科技新聞或者科技突破是什么?
杜蘭博士:我認為是DeepMind公司把蛋白質結構破解了。用人工智能方法成功地預測了新的蛋白質的結構,我覺得人工智能已經在生命科學一些基礎理論突破,所以未來大家對人工智能有無限期待。
從您的專業領域來看,尤其是科大訊飛的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最牛的突破是什么?
杜蘭博士:2021年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獲得了長足發展,已經有283萬個創業團隊聚集在上面,表明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在大規模地應用落地了。2021年新增的108萬開發團隊開發的應用中,有60%的應用和工業領域相關,能讓更多人享受到人工智能的“紅利”。
2021年中國科技公司之間的競爭是什么樣的態勢?
杜蘭博士:2021年中國科技圈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更多公司認為只靠一兩家公司的技術,很難完成歷史使命,必須用更多的力量,甚至要抱團取暖才能系統性地解決一些問題。
很多人說科大訊飛是一個平臺型企業,是搭建國家基礎設施。科大訊飛會有這樣一個定位嗎?
杜蘭博士:在現在競合的環境中,科大訊飛對明后年有一個展望。科大訊飛非常強調產學研用在一起融合,而且也強調軟件和硬件的結合,希望把核心技術能夠真正地和場景相結合,使大家享受到人工智能各種各樣的便利。
有了語音以后,很多人說中文會變成超越英文的語言。科大訊飛會在語音技術上更專注地攻克嗎?
杜蘭博士:科大訊飛現在研發一個新的語種的翻譯,可能是100多個小時,過去需要1萬個小時。我們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這樣一些領域,而且也能夠沉下心來去做好這些核心技術的突破。
很多人工智能合成聲音,為什么聽到的是女性聲音?您希望機器人與人怎樣交流?
杜蘭博士:因為女性的聲音更有親和力,而且女性更加地有關切能力,所以女性的聲音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目前機器人還是在有限的框架內進行一些對話和交互。如果要真正地心靈的碰撞和深度的溝通,還是需要人和人之間親身交流和面對面的溝通。希望不要因為機器的出現或者技術的發展,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了,而是人和人之間更加有時間和有精力進行一些深度地接觸和交流。
很多國家都把人工智能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科技在發展,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您怎么理解這種全球競爭的態勢?人工智能在咱們國家的戰略重要性當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杜蘭博士:人工智能的位置有點像蜜蜂采蜜。蜜蜂對于農業的價值,并不是它產生了多少蜂蜜,而是它促進了農作物之間的傳花授粉。人工智能也是一樣,具有非常強的溢出效應。科大訊飛希望能夠看到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帶來的一些價值。比如在教育領域,科大訊飛2015年最早推出的智慧教育產品;在醫療領域,醫考機器人通過了國家職業醫師的綜合測試的筆試,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為廣大醫生賦能。還有像在工業領域、農業領域,都是靠人工智能去實現。
您覺得人工智能在“十四五”規劃綱要當中是什么樣的份量?
杜蘭博士:從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字化,說明中國的數字經濟進入深水區。產業數字化的成敗決定了傳統企業是否能夠轉型成功。而決定產業數字化的成敗,核心還是在于是否能夠堅持核心源頭技術的創新。人工智能作為賦能型的技術能夠推動技術和產業的實際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
人工智能時代,您會選什么人?
杜蘭博士:在人才領域,我認為人工智能需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人才。對人才的這種評定權應該要有所創新,要重視企業家的發展,讓企業家來帶動整個社會和產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故事該怎么講?
杜蘭博士:我希望更多的來談中國科技的溫度。舉個例子,像這次亞洲象北遷,引起了全球很多媒體的主動報道和關注。我認為包括當地政府用無人機、用衛星通信的方式來給大象的北遷助力,不僅展現了中國自然山川之美,也展現了當地人民淳樸的愛心,更重要的是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變化,看到了中國科技力量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