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來不及思考,就這樣自然發生了!
這幾天,深圳、上海等地的消費者在刷某外賣 APP 時發現,距他們兩公里范圍內的一些食品外賣店居然提供了無人機配送服務。
上海的一位秦先生看到后,在下單時將信將疑的選擇了無人機配送。

快!太快了!無人機送餐的速度全面碾壓那些為了搶一秒鐘不顧紅綠燈橫沖直闖的外賣小哥!
秦先生留意了一下時間,下完訂單約 10 分鐘后,一架掛著餐箱的無人機就像一個天使一樣發出悅耳的呼嘯聲奔赴而來,精準的降落在專門為取餐而設置的占地很小的自動化停機坪上。

這位顧客點了一杯冰咖啡和一杯熱咖啡,因為冰咖啡加了很多冰塊,重量比熱咖啡要重一些。特別是對體積小巧的無人機而言,肯定會造成一定的不平衡感。但是很顯然,在運送過程中感覺到不平衡時,無人機會自動調整餐箱的方向,所以在經過一公里多的飛行后,餐箱里兩杯重量不一致的咖啡還是保存得完好如初。

在經過短途飛機后,無人機會在系統控制上從容降落在停機坪的取餐柜上,開始放下餐箱;與此同時,取餐柜中會有一只機械手伸出來,靈巧的將餐箱挪到指定的柜格中,無人機再沿路返回;接下來,用戶只需要輸入取餐碼,或者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輕松取餐了。
快、穩、方便,物流巨頭們心心相念的打通最后一百米,這么快就實現了!
是的,不用懷疑了,從這一刻起,外賣正式進行無人機配送時代!
這次居然是美團!
雖然現在,外賣已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常態,但是不得不承認,外賣也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痛點。
其一,受制于高峰期訂單量太大,或者交通堵塞,盡管小哥們爭分奪秒,但人工送餐的速度相對較慢,導致用戶的消費體驗有所降低。
其二,在夜晚、疫情等特殊場景下,外賣服務會形成相對的 " 真空 ",因為騎手們晚上也要休息,疫情嚴重時更要加強對騎手的管控。

總體來講,在送外賣這個傳統業務上,相對于人工騎手,新出場的無人機從各方面而言,的確技勝一籌!
正是因為無人機配送存在著這些顯而易見的優勢,展示出極具誘惑的商業想象力,一些外賣巨頭紛紛加碼無人機外賣市場。
而這次在無人人外賣上取得突破的,居然是美團!

今年 7 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美團全國首個城市低空物流運營示范中心落地上海金山,這也意味著,從這一刻開始,無人機 15 分鐘送貨上門已經成為現實。
據了解,目前,無人機外賣已經在深圳和上海 " 上班營業 "。
疫情期間,深圳一小區的某居民居家時生病了,選擇了無人機配送服務后,在 10 分鐘內,無人機就將他急需的藥品準確無誤的送到了家門口。
今后,以這兩個城市為起點,無人機外賣也會擴展到更多的城市,給更多的人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和高效。
說到這里,必須對美團的戰略再次高看一眼。
誰能想得到,美團居然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搶在電商大佬們之前,不聲不響的就完成了無人機配送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美團無人機服務的核心系統中,九成以上的部件都是自主研發的!
這也意味著,在無人機配送領域,今后我們也將有足夠的自信和亞馬遜等國外巨頭一爭高下了。
再不努力工作,連送外賣的機會都沒有了!
人類進入無人機時代后,自然會帶來一個終極拷問:是不是以后就真的不需要外賣騎手了?
從理論上講:是的!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支撐起強大的美團外賣業務的,是全國各地的 470 萬騎手。這么大規模的基層配送人員,既是美團業務不斷擴張的利器,也有可能是隨時壓倒公司的重擔。
想一起也是,光是每個月要付給幾百萬人的工資、每天要管理和調度幾百萬人,想一想都覺得無從下手。

同時,就像上文說的,在配送速度,工作能效等各方面,無人機外賣可以吊打人工騎手。也就是說,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無人機帶來的消費體驗更加完善,所以,這也必然會進一步侵蝕掉部分人工騎手的工作。
從發展前景看,無人機外賣具備很大的想象空間:未來,一些城市的每一個樓頂都可以開辟出一個停機坪,這個停機坪將會連接到大樓的電梯井專門鋪設的小型電梯上,無人機配送的外賣可以從樓頂的停機坪精準送達每一個樓層,甚至是每一個具體的房間!

當然,在實際配送過程中,目前無人機還是存在著一些弱點。比如說,無人機外賣只能在不下雨、風力小于五級的情況下進行等。
但是從一個更長的發展時期來看,隨著技術的進步,以上這些不足都會得到改變。
推而廣之,無人機和人工搶工作,還不只是局限在外賣配送領域。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巨頭們對無人機研發的深入,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已經拓展到航拍、農業、植保、災難救援、測繪、電力巡檢等多個領域——也就是說,無人機正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全面和人類展開多維度的競爭!
再不努力工作,連送外賣的機會都沒有了!這句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