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機器人行業反“內卷”來了,快倉QuickPick透露諸多訊號
國內物流機器人行業的幾家頭部企業大抵從2014年開始陸續誕生,過去七年也是整個行業高速成長逐漸形成格局和特色的七年。近兩年,該行業似乎被無形的手在左右拉扯,一邊是產品被越來越多行業接受并大規模商用,一邊是企業間同質化競爭價格戰影響行業健康發展。是通過降價來爭奪市場?還是通過創新來反“內卷”?一些頭部企業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當前國內物流機器人行業的競爭格局是“三足鼎立”,頭部企業呈現出產品多元化且更新速度快的共性。作為“三足”中最早的一家,快倉今年帶火了一個新的業務方向——提供不同品類機器人組合式解決方案,該公司2014年成立于上海,至2020年旗下已有潛伏式、料箱式、叉車式、復合式等四大產品線。
雙十一是物流機器人的大型練兵場,多年來“Kiva式貨架到人揀選方案”幾乎占據了所有的電商物流倉庫,但今年這個格局被快倉的“密集存儲+貨到人揀選”解決方案QuickPick打破了,有人說快倉是自我革命,因為它曾在國內開創了Kiva方案的應用。據悉,QuickPick已經出海,在歐洲、北美等市場,一些海外倉企業同樣也在用它。Kiva方案已經很成熟,價格也不再高不可攀,為啥企業仍然有動力去嘗試新產品?QuickPick的走紅透露了怎樣的新訊號?
“Kiva式貨架到人揀選方案”之所以能夠被大規模應用,是源于該方案中機器人代替人工承擔了搬運重物的任務,使得倉庫的揀貨搬貨人員每天行走的步數從兩三萬步減少到兩三百步,同時人不再需要從海量SKU的貨物中尋找訂單命中的那部分,因為機器人會把對應的貨架搬到他面前,軟件系統還會告訴他哪個是他要的。經過多年的商用,該方案的效率、穩定性和投資回報率都受到了廣泛認可,不過人類對機器人的期望也在逐年提高,比如:希望機器人在確保揀貨搬貨效率的同時能把取放貨物的任務也分擔了,而且貨架要越來越高,不能浪費每一寸存儲空間,雖然對機器人功能要求高了,但最好機器人購買成本還進一步降低。
對于這些期望,料箱機器人的出現滿足了大部分,它可以在高處取放貨物,同時也可以將貨物搬運到工作人員面前,但如果在倉庫高通量的情況下,讓“大高個”的它負責遠距離水平搬運比較費空間時間,而且它的價格比Kiva式機器人高出不少,功能要求是滿足了,但機器人購買成本也上升了。對此,快倉箱式機器人產品線負責人王馨浩表示:“這就相當于用一個有能力蓋樓的人來搬磚,大材小用。因此,快倉在去年年底推出了全球首創的QuickPick解決方案,目的就是讓大工負責蓋樓,讓小工負責搬磚,使客戶能夠用更低的成本獲得同等的甚至更高的產能。”
近日從位于上海松江的一個電商物流倉庫里看到,當電商平臺買家下的訂單命中了一個料箱,料箱機器人鴻鵠(“大工”)馬上在巷道內取出料箱,放到一層緩存區,小巧靈活的搬運機器人青鸞(“小工”)飛奔到一層緩存區取走料箱,并搬運到揀貨工作站,由工作人員進行揀選作業。揀選作業一完成,青鸞立即搬運料箱離開工作站,回箱到一層緩存區,鴻鵠隨即在一層緩存區取走料箱回庫,一次揀選任務就完成了。
據王馨浩介紹,使用該方案,存儲空間利用率相較傳統模式提高60%以上,鴻鵠的身高可充分利用倉庫的上層空間,鴻鵠的身形可節省所需巷道面積;該方案機器人購買成本是市面上純料箱方案的60%左右,因為遠距離水平搬運交給青鸞了,同樣的產能下客戶需要的鴻鵠數量就減少了,而青鸞的價格只有鴻鵠的20%多一點;盡管客戶的投入減少了,但效率不降反增,該方案的單站揀貨效率是“Kiva式貨架到人揀選方案”的2倍,整體效率是純人工揀選的4倍左右。
從用戶端來看,QuickPick的出現說明用戶希望“既要存得多又要揀得快,機器人購買成本要一省再省”,而從技術端來看,則標志著物流機器人行業迎來“各類機器人協同作戰”的時代,這將對調度系統和人工智能算法提出巨大挑戰,是否會加速行業洗牌刷新行業格局,這個被投資人稱為人工智能領域目前唯一能賺錢的行業似乎越來越有看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