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召開,結合大會提出的“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贏得主動權”重大理念,寶安區舉辦了人工智能機器人職業技能競賽,將人工智能訓練與工業機器人操作技能考核進行融合。
今年2月25日,人社部正式將人工智能訓練師確定為16個新職業之一。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新興產業發展戰略部署,寶安區人力資源局組織開展機器人智能垃圾分類比賽,助力寶安加快選拔和培養人工智能訓練師技能人才,推動深圳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機互動實現垃圾智能分類
18日,從寶安區人工智能機器人職業技能競賽初賽中脫穎而出的46名選手,齊聚深圳市云點工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最后的角逐。
該項競賽,共有124名選手參加初賽上機理論考試,46人獲得決賽資格,其中職工組26人、學生組20人。
當日上午8時30分,兩個組別的決賽同時拉開戰幕,分批進行。“每名選手需在60分鐘內,現場教會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分揀機器人(機械手臂),識別9種隨機抽簽選定的垃圾,并將其自動分揀至相對應的位置。”決賽裁判長介紹,“印在小卡片上的每種垃圾圖片,對應分值均為10分,每成功分揀一種便得10分;選手在限時內每少用時1分鐘便加1分,最高加10分。”
裁判長稱,“人工智能看似是機器人在操作,實則需要人事先利用大數據、圖像識別等技術,教會機器人如何操作。本次比賽,選手需通過示教器教會機械手臂對垃圾進行分類,先要通過視覺識別系統,對垃圾圖片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拍照,完成數據采集,然后進行數據標注、數據清洗(刪除瑕疵圖像),再反復進行分揀訓練,以增強記憶,提高準確率。”
“訓練師有多聰明,機器人便有多聰明。”裁判長表示,決賽主要檢驗的是選手訓練機器人的方法與策略,若能達到人機合一,便能輕松獲勝。
年度職業技能競賽亮點紛呈
“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顯示,全國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能人才缺口為500萬人,供需比達1:10。寶安此次舉辦人工智能機器人職業技能競賽,屬全市首次,走在全國前列。”裁判長表示,入圍決賽的46名選手,分別來自深圳市各大職業院校(技校)和寶安區企業,賽場既是大家展示平日所學的舞臺,也是學習企業新技術應用的平臺,雙向互動既有利于產教融合,同時也有助于企業乃至產業所需緊缺人才的培養。
“檢驗選手人機交互雙向能力、契合垃圾分類新時尚、實行政企合作辦賽事、通過比賽選拔和加快培養人工智能應用型緊缺人才,是此次競賽的四大特點。”區人力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緊貼產業發展所需,舉辦賽事選拔和培養緊缺人才,也正是寶安區堅持一年一度并不斷創新項目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的初衷。
裁判長表示,本次競賽場地設在工廠車間,場景真實,設備切合工業應用實際,題目是目前社會熱點和關注點(垃圾分類),對選手和企業都具有吸引力和挑戰性。本次決賽職工組最高分為陳澤坤(考核成績96分),學生組最高分為李家潤(考核成績100分),對于一個新興項目來說,他們的成績非常突出。
另據統計,2017年以來,該局堅持舉辦職業技能競賽,并先后設置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業設計、虛擬現實(VR)設計、3D打印產品設計與制造等現代產業工種項目,共吸引1893人參加比賽,選拔出138名高素質技能人才,不僅為技能人才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平臺,更讓技能人才通過競賽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寶安日報記者 劉正金 通訊員 葉敏 李玲 文/圖
榮譽榜
2020年深圳技能大賽寶安區人工智能機器人職業技能競賽獲獎名單
職工組
一等獎:陳澤坤
二等獎:蔡玉鋒、張寶林
三等獎:唐圣朋、陳小權、李源福
四等獎:覃柱榮、黃強、
陳揚青、張月亮
學生組
一等獎:李家潤
二等獎:湯詠燊、劉圣杰
三等獎:陳善明、劉涵宇、廖彪、陳曦
四等獎:俞聞博、陳粵鵬、黎秋陽
2020年深圳技能大賽“粵菜師傅”中式烹調職業技能競賽獲獎名單
一等獎:閑姚康
二等獎:馮仲義、林忠申
三等獎:顏水高、梅志敏、胡朝光
四等獎:肖杰、伍文燦、趙志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