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智能移動機器人科學家,它可以24-7小時工作,自己進行實驗。
這是這類機器人中的第一個機器人科學家,它可以自己決定接下來要做什么化學實驗,并且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
它有和人相似的尺寸,在標準的實驗室工作,可以和人類研究人員一樣使用儀器。
然而,與人類不同的是,這個400公斤重的機器人有著無限的耐心,可以在10維空間思考,每天工作21.5小時,只在充電時需要停下來。
據Nature雜志報道,這項新技術可以解決目前超出我們能力范圍和復雜性的問題。例如,自主機器人可以通過搜索廣闊的、未開發的化學空間來尋找清潔能源生產材料或新藥配方。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Liverpool
機器人以前曾被用于化學研究,但它們通常被固定在特定的實驗中。這個1.75米高的機器人是可移動的,可以在實驗室里四處走動,執行各種不同的任務。
它可以與為人類操作而設計的設備一起工作,因為它有著像人一樣的尺寸和物理范圍。它使用激光掃描和觸覺反饋相結合的定位系統,而不是視覺系統。
在發表的第一個例子中,機器人在8天內進行了688次實驗,總共工作了172個小時。為了做到這一點,它進行了319次移動,完成了6500次操作,總共移動了2.17千米的距離。
機器人獨立完成實驗中所有的任務,如固體稱重、液體分配、容器中空氣的抽除、催化反應的運行、反應產物的定量等。
機器人的大腦使用搜索算法在超過9800萬個候選實驗的10維空間中導航,根據前一個實驗的結果來決定下一步做的最佳實驗。通過這個過程,它在不需要研究團隊額外指導的情況下,自主地發現了一種活性提高了六倍的催化劑。
利物浦大學博士生Benjamin Burger制造了這個機器人,并為其編寫了程序。他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使這個系統強有力。要在數天內自主工作,進行數千次精細操作,每個任務的失敗率必須非常低。但一旦完成了這項工作,機器人所犯的錯誤就會比人類操作員少得多。"
該項目的負責人、利物浦大學化學系和材料創新工廠的Andrew Cooper教授補充說:"我們的策略是讓研究人員自動化,而不是讓儀器自動化。這創造了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將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另一臺機器:它是一個新的超級團隊成員,它為人類研究人員騰出了創造性思考的時間。" (生物谷Bio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