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于億歐,原創文章,作者:高雨杉。
[ 億歐導讀 ] 其第三代產品于2016年11月獲得了CFDA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是首家獲得CFDA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全球第五家取得醫療機器人注冊許可證的企業。

億歐大健康7月7日消息,今日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智航”)赴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688277”,發行價12.04元/股。上市首日,天智航開報70元/股,截止發稿前,股價漲幅473.09%,總市值達288.7億元。
據招股書披露,此次天智航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骨科手術機器人技術研發計劃、骨科手術機器人運營中心建設項目、營銷體系建設、骨科手術機器人配套手術耗材、手術工具擴建項目和國際化能力建設。可以看到,其所募投的項目均圍繞于其主營業務——骨科手術機器人。
天智航成立于2005年,專注于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發展至今已經是國內骨科手術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其第三代產品于2016年11月獲得了CFDA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是首家獲得CFDA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全球第五家取得醫療機器人注冊許可證的企業。
光環之下,骨科醫生的助手
提及骨科,可能更為令人熟悉的是骨科植入耗材。原有骨科的手術模式中,由于手術兼具精細化操作和體能要求,因此極大程度依賴的是醫生的經驗和體力。
這就導致了骨科醫生的執業黃金期非常短,不僅前期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因體力原因,50歲左右的資深骨科醫生還會逐步退出一線手術。而在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模式下,醫生的體力或許不再是問題。資深醫生的經驗和機器人的精準有機結合在一起,將大幅延長骨科醫生的執業年限。
2010年至今,天智航的研發團隊共成功研制了三代產品,分別為GD-A、GD-2000/GD-S和TiRobot(又名“天璣”)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其中核心產品天璣,于2016年11月獲批上市,是國際上唯一能夠開展創傷骨科、脊柱外科手術的骨科機器人。
相比第二代產品,天璣可將臨床手術精度提高至亞毫米(<1mm)級別,產品適應癥拓展至覆蓋骨盆、髖臼、四肢等部位的創傷手術及全節段脊柱外科手術。在適應癥覆蓋率大幅提升的同時,天璣實現了對使用便捷性、定位功能和軟件友好性的優化。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由機械臂主機、光學跟蹤系統、主控臺車構成。天智航董秘邢玉柱曾在采訪中表示,天璣操作穩定、精度較高,機器手可以進行精準定位的微創手術,因此術中出血會減少,術后恢復會變快。

天璣? 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
另外,利用天璣進行手術還可以避免反復拍攝X光,減少80%以上的輻射。“我們以股骨頸骨折這樣的手術為例,如果徒手手術的話,拍幾十次至上百次的X光是正常的,但使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拍X光的次數可以下降至10次以內。”邢玉柱表示。
除了手術層面,手術機器人也會幫助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中心城市的資深醫生可以與基層醫院建立緊密聯系,借助手術機器人、5G、互聯網、MR智能眼鏡等先進技術,遠程為患者實施手術。
據悉,天智航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目前已經累計完成4000例左右的病例。
營收猛增,但仍連年虧損
行業人士分析,目前國內手術機器人處在導入期,公司規模很小,依賴政策推動。而且,使用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輔助的骨科手術收費一般要高于傳統手術模式,所以市場情況暫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未來發展空間大,國外對標企業收入超過300億元。
據邢玉柱預計,天智航產品的國內市場不低于5000臺,三甲醫院、區域醫療中心、骨科專科醫院及50萬以上人口的縣級醫院都是天璣骨科機器人的潛在客戶,按每臺售價2000萬元計算,市場規模在千億左右。
然而目前,雖然在骨科手術的部分重點醫院有涉及到天智航的核心產品,但是相對于全國范圍內的醫療機構來講,市場接受度仍然較低,累計僅在72家醫療機構銷售。
從營收數據上來看,自2017年至2019年,天智航的營收從0.73億元增至2.3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77%。在國內骨科手術機器人領域中的銷售數量和手術量都位居榜首。然而,營收的高速增長并未給天智航帶來正向的利潤。自2017至2019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16億元、-0.39億元和-0.34億元,天智航近三年來持續虧損。
其虧損的部分原因也許是研發投入的持續走高。2017年至2019年,天智航研發費用分別為0.22億元、0.41億元和0.77億元,不僅研發費用年增長率高于86%,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逐年增長,研發費用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0.42%、32.74%、33.55%。不同于國外同行美敦力和捷邁邦美通過并購來獲得核心技術,天智航選擇通過超高研發投入來保持技術的領先。
而在國內市場,天智航可謂是一枝獨秀。2010年,天智航第一代骨科機器人拿到了CFDA頒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許可證。至今,國內共發放了4個醫用機器人醫療器械產品許可證,均為天智航公司所有。迄今為止,國內其他企業的類似研究都還處于產品的開發和臨床階段,尚未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許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