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里,不到1歲的樂樂正在進行胸外手術;手術室外,年輕的爸爸媽媽焦急地等待著。這么小的寶寶,可以承受這么大的手術嗎?
事后證明,他們的擔心是多慮了。2個小時后,樂樂安靜地躺在病床上被推了出來。醫生帶來了好消息:“手術十分順利,孩子后天就可以出院了!”
“胸外手術是大手術,沒想到這么快做完了,兩天后就能出院了!”聽到喜訊,樂樂爸媽忐忑的心終于安了下來。
樂樂的這臺手術規格很高,操刀的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XI,背后指揮的大boss則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書記舒強教授。

一小時做完手術,出血幾乎為零
樂樂出生于2019年底,早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被檢查出支氣管囊腫。爸爸媽媽咨詢醫生后,得知這類疾病的患兒出生后大都可以手術治療,于是堅持生下了他。小家伙幸運地來到了這個世界后,一直在浙大兒院隨訪。
最近一次隨訪中,胸部CT提示左側中縱隔囊性占位,意味著囊腫壓迫氣道的程度加劇,引發感染的風險增加,需要盡快進行手術。
“孩子還這么小,手術是否精細,會影響一輩子。”浙大兒院黨委書記舒強教授團隊介紹,為了給孩子做一個更精細、更完美的手術,醫生和親人最終決定給孩子開展先進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手術團隊在早上8:30對孩子進行麻醉,9:30做好術前準備,不到10:30就完成了手術。這臺手術由舒強教授親自主刀。
“孩子的囊腫直徑大約3公分,被切除得非常徹底。手術全程幾乎沒有出血,僅用了不到1個小時。孩子術后應該能很快恢復,最晚2天后就可以出院。”舒強教授團隊介紹,這類疾病如果采用傳統手術,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出院。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由于創傷更小、出血更少、手術更加精細,患兒得以更快恢復。
一天三臺,達芬奇機器人胸外手術排起小長隊
當天,除了一早接受手術的樂樂,還有3位小朋友排隊等等待舒強教授團隊做胸外手術,分別是與他同月齡的男寶齊齊和比她小一個月的女寶美美。
齊齊在胎兒期就被發現了右肺囊性病變,出生后一直在浙大兒院定期隨訪。最近一次隨訪胸部CT提示:右肺下葉多發性囊狀透亮影,考慮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同一天,齊齊也接受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右肺下葉被成功切除,手術時間約2小時,也是全程幾乎沒有出血。醫生說,由于齊齊還遠不到4歲,切除的肺葉還會再長出來,能長成跟其他孩子一樣。
6個月大的美美也是在胎內就被發現“胸內透亮影”。寶寶出生后就到浙大兒院新生兒科住院,胸片提示右側心膈角透亮影,經消化道造影提示食管裂孔旁疝。
下午,美美也成功接受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醫生用機器人靈活的手指,對美美的食管裂孔旁疝進行了精美的修補,讓她實現和其他寶寶一樣的消化功能。
靈巧的達芬奇機器人,適合哪些小兒外科手術呢?
普外科:膽總管囊腫切除 脾部分切除 脾切除 先天性巨結腸手術等
泌尿外科:腎盂成形 輸尿管再植 腎部分切除等
胸外科:肺葉切除 支氣管囊腫切除 縱膈腫瘤切除等
腫瘤外科:腎臟腫瘤切除 胰腺腫瘤切除 腎上腺腫瘤切除等
3個月破50臺 浙大兒院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量連居全國小兒外科首位
自4月1日引進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截至7月1日,浙大兒院成功完成達芬奇機器人手術52例,以明顯優勢在4月、5月連居全國小兒外科首位。
浙大兒院黨委書記舒強教授表示,這在小兒外科領域是一個重大突破,意味著更多患兒能夠得到更加精細的手術和更加理想的預后,展現浙大兒院作為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實力和擔當,離不開醫院5組外科手術團隊及麻醉人員的辛苦努力。
90天52臺手術,數量上領先全國
從4月1日來到浙大兒院,達芬奇機器人Xi就開啟“停不下來”的節奏。當天,達芬奇機器人實現裝機;4月8日,普外科、泌尿外科分別完成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4月21日,腫瘤外科完成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5月5日,胸外科完成首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在裝機后首月,達芬奇機器人即在浙大兒院開展14 例手術,在全國小兒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中占比63.6%。5月,達芬奇機器人手術24例,在全國小兒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中占比53.3%。在剛剛過去的6月,成功開展達芬奇機器人手術18例。
短短3個月,來自浙大兒院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腫瘤外科的5組手術團隊就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上“大顯身手”。根據醫院部署,手術團隊將繼續擴容,新生兒外科將很快加入,團隊數量也計劃從5組提升到10組,醫院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量在2020年預計突破百臺。
術中很少出血,術后很快出院
出血量小、手術損傷小、術后恢復快是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幾大特點。在泌尿外科、胸外科開展的幾十例手術中,基本實現出血不到2毫升、術后一兩天出院。在普外科、腫瘤外科開展的復雜程度很高的手術中,也實現了出血不到5毫升,術后一周出院。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為何優勢明顯?普外科主任、腔鏡中心主任高志剛表示,達芬奇機器人在精準操作、精細分離上極具優勢,特別適合精細重建手術。腫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也表示,達芬奇機器人可以實現精細解剖和保護性分離。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優勢表現為良好的視野和靈活的操作。泌尿外科副主任陶暢表示,達芬奇機器人的局部解剖優勢比較明顯,它的放大倍數可以達到10到20倍,特殊部分的縫合,機械臂的靈活度也比普通的腔鏡要提升好幾倍。
胸外科副主任譚征說,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突破了原有胸腔鏡的操作局限性,可以到很里面的位置去做手術,可以讓不可能變為可能,同時術后的發生并發癥概率較小,術后恢復時間也有優勢。
始終以“為患兒減輕痛苦”為目標
達芬奇是“手術奇才”,是否意味著所有手術都用達芬奇?高志剛主任說,達芬奇機器人并非適合所有患兒、所有手術,僅適合較高復雜性、一定難度系數的手術,同時要綜合考慮費用因素,為患兒家庭著想。此外,達芬奇手術也有自身局限性,要根據病人具體特點來制定最優手術方案。
“醫院引入全國兒童專科醫院首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手術的規模化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我們看重的是效果,對術種和患兒嚴格把關。對患兒有利,家長和醫生達成一致意見,是開展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前提。”高志剛主任表示。
陶暢說,泌尿系統疾病有很多,但適合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目前以腎盂成形、輸尿管再植、腎部分切除等為主,關鍵在于適合,能夠為患兒減輕痛苦。
截至發稿,52位接受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患兒都預后良好,隨訪效果佳。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