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政府計劃制定關于使用人工智能(AI)的醫療儀器的綜合法律法規。

除了對診療的最終責任人醫生有相關的法規之外,也會針對安全性方面提出政府審查的要求及條件。另外根據AI自我學習的性能,功能會逐漸進化,根據這些準備制定醫療儀器安全性評價方法,AI有助于提高醫療的品質和效率,希望可以盡早實用化。
在醫療領域AI主要應用在影像診斷領域,為了使技術實用化將繼續進行開發研究。NEC和日本國立癌研究中心開發的“實時內窺鏡診斷系統”可以在一秒內處理30個視頻,因此可以輕易的發現大腸腫瘤。明年開始計劃進行臨床試驗。
要想在日本市場銷售新的醫療儀器,要通過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審核,但是目前沒有關于使用AI醫療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評價指標。厚生勞動省將在今年制定使用AI醫療儀器使用的評價指標。自我升級后醫療儀器在性能進化得到審批后也有可能再次性能發生轉化,在此期間計劃制定關于性能重新評價的規定并準備有具體實效性的規則。
對于診療的責任歸屬問題,原則規定“AI是協助醫生進行診斷的,最終的診斷或治療方案是由醫生決定的,所以最終的責任由醫生擔當”。有人指出雖然AI醫療應用可以降低醫療事故及提高效率等優點,很多人都表示很期待,但是也有人指出,從事醫療工作的人也會被AI搶走工作崗位。關于這點日本醫師會對AI帶來的影響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但是也表示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也要對AI有所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