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號,在《新聞聯播》系列報道《新時代 新青年》中,一家叫做上海未來伙伴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伙伴”)的企業又一次獲得了《新聞聯播》的頭條重點關注。

這已經不是未來伙伴第一次出現在《新聞聯播》頭條。去年12月5日的《新聞聯播》,頭條新聞即重點報道了未來伙伴。短短半年時間,未來伙伴作為全球第一家研發教育機器人的企業,連續兩次登上《新聞聯播》頭條。

未來伙伴為何受到如此關注?這要從人工智能說起
一而再,再而三的榮登《新聞聯播》頭條,未來伙伴為什么能夠受到如此矚目?首先,要從人工智能說起。
作為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的最高領域,人工智能也已經得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重視。2017年3月份,人工智能首次寫進中國政府工作報告,7月份,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2017年也被業內普遍認為是人工智能元年。
2018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部署落實。《行動計劃》將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機、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等產品作為重點發展和培育的對象,并將人工智能的人才培養上升到戰略高度。

教育價值深入人心,教育機器人已成育娃“必需品”
那么,在這么多的人工智能領域中,為什么教育機器人能作為人工智能的代表,獲得央視《新聞聯播》的關注呢?
教育機器人是基于教育理論開發,用于教育的有豐富項目開發空間和實施空間的智能機器人。孩子們在實施教育機器人項目的過程中,通過創意項目方案、搭建機械系統、調試傳感器,編寫程序等,能全面鍛煉孩子的創造能力、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科技素養。
20多年來,教育機器人巨大的教育價值已逐漸深入人心,僅據世界教育機器人大賽(WER)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就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萬孩子參加各級選拔賽,且這個數字還在迅速的增加中。通過在學校能力風暴教育機器人實驗室來學習他們最愛的教育機器人。能力風暴早期的小用戶現在大多已經進入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清華、北大等國內外名校,甚至進入社會創辦了自己的機器人公司,或成為各條戰線高科技創新領域的骨干力量。
人工智能已經是大勢所趨。對于孩子來說,越早接觸這一領域,在未來的競爭中也將越發有優勢。人工智能從娃娃抓起,已從口號上升到國家規劃和戰略布局的高度。而在我國浙江等發達省份,也已將編程納入高考。
全球矚目,教育機器人或將領跑人工智能
其實,不僅僅是《新聞聯播》,未來伙伴在全球范圍內亦備受矚目。在今年1月初,未來伙伴亮相第50屆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CES), 受到包括Voice of America在內的全球媒體的重點關注。
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行業的火熱還將持續下去。人工智能行業將會給所有行業帶來新的賦能,不斷的創造新的增長點,會有更多的產業和新興商業模式誕生。
目前國內的人工智能領域方興未艾,但大多還處在研發階段,市場遠未成熟。而未來伙伴自1996年創立能力風暴開始,全球教育機器人市場已經孕育22年之久,尤其是近年來取得快速的發展,無論從技術、產品還是市嘗用戶,已經相對成熟。而且,教育機器人還是全球第一個盈利的人工智能領域,且前景廣闊。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教育機器人市場空間將達到3000億元,將成為第一個超過工業機器人的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或可領跑人工智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