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開展近半月以來始終熱度不減,每天以三萬人次的參展人數刷新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盤點各類大型成就,精彩紛呈的科技成果頗為吸引眼球:“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天眼”射電望遠鏡、熱核聚變試驗隊、神威超級計算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前沿頂尖科技產品正傲然向世界展示“中國名片”,引得無數參觀者驚呼:“厲害了,我的國!” 在這些令人振奮的大型科技成果展示中,一顆小小的膠囊胃鏡機器人引發了無數人的關注。
全球唯一 領先世界
這是一顆神奇的膠囊。喝一口水,吞一顆膠囊,躺二十分鐘,就能知道胃里有沒有息肉或者其它病變。不用麻醉,也不用再忍受胃鏡的痛苦,檢查完畢,膠囊會隨著胃腸道里的食物被一起排泄。而醫生看到的,則是由膠囊機器人拍攝的一部完整的人體消化道科幻“大片”。乍一聽,這仿佛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實際上,這款由安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NaviCam?膠囊胃鏡,已經在全國近千家醫療機構進入臨床使用,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胃疾病檢查和內鏡發展的革命性創新”,榮膺“2016中國十大醫學進展獎”。它是唯一擁有中國食藥監總局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膠囊胃鏡機器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查胃的膠囊胃鏡機器人,為人類醫學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長27毫米、直徑11.8毫米、體重不足5克,別看它身材嬌小,身體內卻濃縮了300多個精密元器件,集成了一系列磁控技術、光電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等百余項國際國內專利。正是這顆小小機器人,讓胃鏡實現了從一米到一厘米的蛻變,胃鏡檢查自此告別長長的黑管子,吃顆膠囊就能無痛、無傷、無麻醉、無感染做胃鏡篩查。
胃鏡是胃病檢出的“金標準”,經過與傳統電子胃鏡對胃部疾病診斷準確率的臨床研究顯示,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的診斷準確性與電子胃鏡高度一致。這一研究結果以封面論文刊登于美國消化協會學術期刊《臨床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認可。
胃癌早篩 健康中國
“健康和醫療”是民生發展的基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防治重大疾病,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我國十幾年后的健康管理勾勒出的藍圖。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民眾意識從“治病”到“治未病”的轉變,更離不開高科技醫療器械國產化的進步。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
膠囊胃鏡機器人展位圍滿了好奇的群眾
中國是胃癌大國,每分鐘都有人因胃癌而死亡,且早期胃癌發病隱匿,很難通過表面癥狀判斷。而作為胃癌早篩利器的胃鏡卻因舒適性差,操作難度大等原因不適用于大面積普查推廣,使得我國長期受困于“胃癌發現即晚期”的困境。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的出現很好地填補了胃癌早期篩查的空白,它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且操作簡單,可精準磁控,結果準確,獲國內外學術界權威認可,非常適合作為醫院及體檢機構胃癌早期篩查的工具。
“智慧醫療”是未來的醫療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與膠囊胃鏡機器人的結合,使小機器人可以快速辨識胃內病變,讓醫生的診斷更加快速、準確。這一切,都為胃癌大國——中國——帶來完美的胃癌篩查解決方案。
國之成就 智領未來
2017年8月,包括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抗癌協會在內的中國5大醫學專業委員會共同制定了《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磁控膠囊胃鏡新技術將對我國胃部疾病的早發現和早診斷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磁控膠囊胃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還指出,安翰膠囊胃鏡機器人適用面廣,8歲以上兒童和成人均可使用,尤其適用于健康管理(體檢)和胃癌初步篩查。其優點是無需麻醉,舒適安全、且診斷準確率高,易于被人群接受。在體檢中心開展安全無風險,操作簡單快捷,消除了中國人多年來“體檢不查胃”的健康隱患,對中國胃癌早期發現、降低胃癌死亡率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為助力分級診療和醫共體的推行,安翰結合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打造的遠程云醫療平臺技術,通過標準化的檢查流程、縝密的操作質量控制、快速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依托400人的國內專家團隊,將三級醫院優秀的醫療資源分享到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滿足了大規模消化道健康普查的檢查、閱片、問診和會診等需求,有效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消化道疾病診治新模式。這一切,都高度符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發揮科技創新和信息化的引領支撐作用,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安翰醫療可謂是最有力的踐行者。
目前,膠囊機器人已經在30個省市近千家醫療機構服務于廣大人民,胃鏡檢查再也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醫學檢查手段,而將成為每個人的日常體檢項目和健康生活方式。一個由光電高科技、人工智能、遠程醫療、分級診療、健康大數據共同聚力的新興健康服務業正在中國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