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產業政策的激勵和市場需求的帶動下,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實現快速增長。據中國機器人網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8.6萬臺,2017年銷量有望達10萬臺,預計實現20%左右的增長。然而,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才短缺的現象也隨之而來,并且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蕪湖作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基地。近幾年在政府和企業的雙重發力下,蕪湖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在國內率先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態勢,出現了一批以埃夫特為代表的優秀企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日趨成熟。在剛剛結束的2017機械工程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上,中國機器人網記者就蕪湖如何吸引、培養和集聚行業人才,從而進一步提升工業發展的科研和制造水平等問題采訪了蕪湖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戰略性新興產業辦公室主任張東。
搭建學術平臺 促進學科融合
訪談中,張秘書長表示,今年已經是蕪湖第三次舉辦全國工程機械論壇,跟以往兩屆相比,此次論壇更加體現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學以致用的宗旨,并通過組織開展“著名專家學者學術報告會”、“分學科的博士生學術報告與交流”以及“機器人產業園區參觀”等一系列活動,為博士生搭建一個多方向的學術交流平臺,拓寬學術視野,促進學科融合。本次論壇有三大特點:
首先,導師陣容非常強大。據統計,此次論壇吸引共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30余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的近60名專家學者、200名博士生參加。
其次,活動更加注重創新創業。本次活動特設了博士生創業訪談環節,邀請創業之路上的專家學者與場下博士生充分的互動,這些環節對于未來博士生的成長一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張秘書長還特別分享了劉鵬博士的觀點“就業是腳踏實地的工作,是一個執行與被執行的過程,而創業給人展示的是一個全方位的人生。”
第三,突出戰略新興產業。前兩屆論壇舉辦更多突出機器人產業這一方面,而蕪湖這次將包括工業機器人、通用航空、新材料等在內的戰略新興產業向大家做了一個全方位的展現。
不過張秘書長也表示,他個人不建議博士生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盲目創業,而是應該在積累一定的閱歷和資本以后在進行創業也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筑巢引鳳 吸引高端人才
近年來,蕪湖市在堅持發展傳統四大支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形成良好的產業基礎。鑒于產業升級和城市建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蕪湖將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作為“十三五”期間發展主戰略,并出臺一系列人才政策,引進、培養和集聚人才,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
張秘書長介紹說,蕪湖為儲備和吸引人才,制定和實施了多項政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生活方面,蕪湖通過提供購房補貼,高端人才的生活津貼;在公共配套的服務上,配置藍白公寓、專家樓,基礎設施齊全,拎包就能入住;在醫療系統方面,專家問診,享有綠色通道;在創業方面,提供創業平臺、創業基金,對自主研發的科研費用提供50%的補助,包括對家屬就業、子女上學也給予推薦和安排。
張秘書長表示,蕪湖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建設,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財政局、工信部、科技部及安徽省大力支持,國家、省、市政策形成組合疊加效應。蕪湖市扎實構建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體系,2016年,落戶110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其中兩院院士3人,“千人計劃”19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和“青年千人計劃”9人、海歸專家117人、博士290人。
創新驅動 優勢與挑戰并存
據悉,2016年,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實現產值84.7億元人民幣,增長32.7%。而蕪湖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目前已集聚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企業79家,率先完成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機器人本體全面接近國際一流水平。
雖然在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但是張秘書長也坦言,不僅僅是蕪湖,全國機器人產業在未來發展中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他說,我們的企業都還比較年輕,技術積累需要進一步的提升,我們的產業基礎依然薄弱,導致核心零部件突破以后尚未形成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