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PC向移動端的遷移過程逐漸步入尾聲,移動端APP的紅利也日漸稀薄。前兩年轟轟烈烈的APP潮、O2O潮開始衰落,現在再去互聯網圈打聽一轉,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現在的APP不好做了。
人們紛紛開始思考,繼移動端之后,下一個人機交互平臺是什么呢?有人曾認為是VR/AR,然而虛擬現實逐漸遇冷;有人曾認為是可穿戴,然而如今市場黯淡、巨頭失語。
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竹間智能創始人簡仁賢認為,是BOT;(BOT泛指虛擬AI助手,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Siri,屬于語音BOT,虛擬語音助手)更進一步的,是能夠理解人類情感的BOT——這一理念如此貫穿始終,甚至體現在了竹間智能的英文名里——EMOTIBOT。
一、BOT的崛起
什么是BOT呢?它就是建立在訊息型平臺上的,能夠與人類互動的AI小助手,一個為你服務的機器人小伙伴兒。搜索不需要再去搜索引擎、訂餐不需要APP、打車也不需要APP,只要告訴你的BOT,它就能幫你全部搞定。
以Alexa為例,今年年初,亞馬遜的Alexa語音助手結結實實地火了一把。CES 2017上無孔不入的Alexa助手預示著這個IT巨頭布局語音市場的野心。不到兩年時間,從音響到電視,從LG到福特,超過7000種硬件產品,Alexa正以一種近乎于可怕的速度滲透電子市場。
Alexa是一款完全基于語音指令驅動,無需屏幕的AI語音助理軟件,于2015年8月正式向第三方開放。此前,Alexa一直默默無聞地充當著亞馬遜另一款產品——智能語音音箱Echo的幕后功臣,為其創造了上市兩年累計銷量超過510萬臺的成績。根據數據統計,搭載Alexa的硬件品類已經超過7000種。產品品類從電器、手機到機器人、汽車信息娛樂系統,品牌涵蓋了LG、華為、GE、福特、大眾、聯想、優必選等多個領域。
國內也有許多類似的對標產品,以百度重頭加碼的“度秘”為例,在百度前陣子的人員清洗動蕩過程中,原本只是一個小型項目的“度秘”AI語音助理被直接提為“度秘事業部”。
在這個數據越來越繁多冗雜的時代,我們不再為“沒有答案”而煩惱,反而開始為“太多答案”而煩惱上;塞滿了APP的手機越來越臃腫,搜一個問題得出十幾種不同答案,讓人倦怠而無所適從。人們只想提一句要求,馬上就能得到滿足——比如“媽,我餓了!”——于是,BOT應運而生。
但是,亞馬遜的那一套玩法至今仍未進入中國市場——這對于中國創業者,既是絕好的商機,同樣也意味著未知的風險。中西方市場在用戶習慣和商業模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從國內市場而言,各類主打AI概念的語音技術公司(如Nuance、云知聲、思必馳、度秘、微軟小冰等)都不曾對市場產生明顯的沖擊與突破。
基于對于語音市場商業生態的理解,簡仁賢另辟蹊徑,將“情感”放在了第一位。與一般的BOT不同,竹間智能要做的這款AI小助手不僅能夠為你服務,還能夠通過識別你的表情、語言、語調來了解你的情感變化,機器將可以記住你說了什么、讀懂你的情感,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硬件設備,而真正像朋友一樣理解你。
二、竹間智能的前世今生
出身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的簡仁賢從開始便與其他小公司的創業者不同,而交談過程中微軟“小冰”、“小娜”等語音BOT更是繞不開的話題。至于為什么要從微軟離開,轉而創辦一間AI創企,簡仁賢是這樣認為的。以前人工智能說了很久,但是一直都沒有落實。大公司與小公司都存在自己的限制。大公司擁有AI人才與技術,然而需要給股東一個交代,所以眾多項目都需要往主業務上靠攏,難以有異軍突起的AI項目。而小公司在資源、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劣勢,有的只能做細分領域技術,有的則沒有成熟的商業應用場景,非常可惜。
因此,作為手握經驗、資源的公司,竹間智能在成立初期便有明顯優勢。現在公司在北京、上海、波士頓、西雅圖都分設有研究機構,團隊總人數約150人,核心技術人員來自微軟、亞馬遜、谷歌、百度、清華、北大、MIT、中科大……成立一年半以來已經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融資,最近的A輪也正在收官階段。
此外,竹間智能還與MIT的兩大實驗室(Media Lab、CSAIL)有專門合作,能夠引進他們的技術、算法等工具,為己所用。情感理解和情感識別需要獨特的算法+獨特的數據,而首先提出了情感計算(Affective Computing)的MIT教授Rosalind Picard正是此方面的權威人物。
據簡仁賢介紹,公司經過18個月的封閉式開發,目前竹間智能已經構建了三大業務板塊:類腦機器人對話系統、多模態情感分析模型、以及商業化AI SaaS平臺。
這三塊業務簡單來說分別是——通過“情感智能”來進行語言理解、用戶理解等;通過表情、聲音、文字等多種工具綜合判斷用戶情緒變化;為B端用戶提供AI云服務平臺,提供多輪對話的AI導購客服機器人、語音情緒質檢、用戶畫像分析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竹間智能并不負責目前競爭日益激烈的語音識別部分,而是在基礎識別功能至上加入了對用戶情感的理解和分析。因此雖然看似業務線繁多,但其核心技術還是在于一點——情感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