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三公消費限制、產能過剩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酒店行業步入疲軟低迷期。尤其是在租金、人工等成本不斷提高,而入住率、房費卻不斷下降的雙重壓力下,酒店行業開始持續走下坡路,遭遇寒冬。



酒店業轉型突圍迫在眉睫機器人入駐降低綜合成本
根據全球最大酒店數據專業研究機構STRGlobal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5年,中國酒店入住率持續下滑,預計到今年將出現波谷,下滑至54.74%。另一份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星級酒店營收增速約為18%,但到2014年營收增速一路下滑至-6%,呈現負增長態勢。


從整體情況來看,中國酒店行業正面臨著經營成本過高、人員流動性大、重復性勞動多、客源不足、入住率低、盈利模式單一以及競爭壓力大等多重掣肘。因此,如何轉型突圍,有效控制運營成本,提高酒店管理效率,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已成為當前酒店行業的強烈訴求。
事實上,在步入持續低迷期后,酒店行業一直在嘗試轉型突圍,從定制化到OTA,從體驗式消費電商到試水O2O,酒店行業歷經幾番試水突圍,但最終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未能扭轉酒店業萎靡不振的態勢。那么,酒店業的未來究竟在何方?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痛點?
從發展趨勢來看,酒店智慧化、智能化將是行業發展大勢所趨。近年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酒店智能化發展提供了軟、硬件基礎支撐,而智能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尤其是技術上的成熟,或正給處于寒冬困境中的酒店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尤其是當下,大眾消費越來越講究個性化和差異化,同質化的服務與產品終將會被競爭激烈的市場所淘汰,作為傳統行業的酒店領域更是如此,以入駐體驗為主打的服務,個性化將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智能機器人的入駐,將給酒店帶來更加智能化的體驗和個性化服務。
現階段,按照酒店內部不同場景的應用,機器人可以提供大堂迎賓接待、前臺咨詢、送餐送物、客房智能控制以及智能陪伴等多個場景應用,用以替代部分人工或協助人工進行工作。

除提升智能化體驗和個性化服務外,機器人入駐酒店還可降低綜合運營成本和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在應用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后,酒店的入住率和客單價可以得到提升,大大增加了營業收入。
此外,酒店服務人員重復性勞動頻率較高,而應用機器人后,不僅可替換掉部分重復性工作,還可通過云端數據統計實時了解不同時間段旅客的需求,從而更加合理地安排物資儲備與資源匹配,從而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機器人助力商業模式變革構建酒店業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酒店行業的盈利點較為單一,單靠傳統服務獲得收入,缺乏多元盈利來源。而智能機器人作為連接消費者、酒店與外部商圈的智能終端,將會打破酒店行業固有單一的盈利模式,開啟酒店業商業模式的新變革。
例如,原來酒店內部提供的服務是比較單一的,與酒店周邊的吃喝玩樂等商業資源關聯度較弱,但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可打通酒店與周邊服務商圈壁壘,建立虛擬生態服務社區。一方面,可以給予旅客更全面、貼心和智能化的體驗服務,另一方面,酒店可突破盈利點單一的瓶頸,打破以前的孤島效應,從而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而對于服務機器人廠商而言,當前市場上雖然有不少廠商已經造出機器人產品,但絕大多數產品與市場需求應用是相互脫節的。換句話說,絕大多數機器人廠商實際上是在“閉門造車”,也就是先造出機器人,再來找客戶與市場,沒有掐準應用行業的需求點和痛點。
顯然,任何與市場脫節的產品都將被淘汰,更何況是造價不菲的智能機器人。對于服務機器人廠商而言,當前最迫切的需求是精準挖掘應用行業的痛點、癢點與需求點,并結合自身產品,提供切實可行的行業解決方案。
尤其是在諸如酒店行業的垂直領域,很多基礎設施、服務接口、管理體系等都已經高度標準化,這不僅為機器人規模化入駐提供了基礎條件,更為機器人廠商切入垂直細分行業,快速提高市場占有率創造了機會。
發展至今,酒店已經成為人們生活除家庭、交通、辦公之外的第四大場景入口,并且是更具流動性的流量入口,而一旦通過機器人掌握流量與大數據,則意味著精準挖掘用戶消費習慣與細分需求將成為可能,這其中蘊藏的市場潛力一旦開啟,酒店行業必將迎來高速發展的“第二春”。
未來,隨著酒店智能化、智慧化步伐加快,酒店的界限將被重新定義,智能機器人將助力酒店行業由標準化轉向特色化、個性化以及智慧化發展,跨界觸角將延伸到更多行業和領域,酒店業生態將更為開放和靈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