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工信部、中科協、北京市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世界機器人大會(WRC2016)10月21日-25日在北京舉行。國內外機器人巨頭紛紛組團參加,其中不僅包括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國際機構學與機械科學促進聯合會、國際機器人研究基金會這三大機器人研究領域的頂級國際機構,也有美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國家隊”成員。《環球時報》日前來到WRC2016的展館現場,感受機器人的獨特魅力。

協作機器人驚艷全場
在《環球時報》記者的印象中,工業級別的機器人就是一個在流水線旁邊不斷重復簡單工序的機器手臂,不過在湖南瑞森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森可公司)的展臺,記者看到該公司攜手美國RethinkRobotics公司推出的Rethink系列智能協作機器人,已完全符合人們心中對于類人機器人的定義。以他們推出的Baxter研究版機器人為例,它的“頭”由大屏Pad構成,上面可顯示機器人呆萌的表情,不同于一般工業機器人只有一只機械臂,Baxter有兩只擁有多個自由度的長臂。它能精確模仿現場工作人員即興所作的各種動作,既可以跳舞,也可以打出一套像模像樣的太極拳。

據瑞森可公司技術總監胡斌博士介紹,Baxter智能協作機器人一經推出,就被《時代周刊》授予全球最佳發明獎,這個雙臂機器人從研制之初的設計理念就和傳統機器人不同,由于有了非常智能的大腦,所以它未來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不僅可以用于工業領域,而且可以用在娛樂、家庭等多個方面。據他介紹,該公司現在要用可擴展的人工智能平臺,不斷提升機器人的性能,而且這個平臺就像安卓系統一樣是開放的,這就相當于將蘋果和安卓兩大系統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來造機器人。
胡斌表示,這個機器人的上半身已經非常像人,有雙臂、有表情、有Pad做的頭,如今又給它安裝移動裝置,就相當于機器人的“腿”,雖然目前看起來只是一個很大的可移動平臺,但未來將研發出真正的雙腿并像人一樣行走。胡斌說,“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增加它的負載能力,讓它可以抓取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攙扶老人。預計發展出家庭陪護型機器人的型號,可能也就需要2-3年的時間。我們未來的發展計劃是通用型、全領域,可能會有很全面的機器人型譜。”
能跑能搏斗的六足機器人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制的“機器大狗”一經出現,這種負載能力很強的機器人類型就受到包括美軍在內的全球關注,甚至出現不少模仿“機器大狗”外形的機器人。《環球時報》記者在大會現場看到一個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研制的六足仿生步行機器人,它在動態展示時能夠以非常穩健的姿態行走,而且工作時的噪音比較小,而這一點正是“機器大狗”遭詬病的最大弱項。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六足仿生機器人的負載能力很好,越障能力優于履帶式機器人,主要應用于需要背負很重的東西到復雜環境下作業的場景。相比“機器大狗”,這個六足仿生機器人有哪些優劣勢呢?工作人員表示,大狗采用帶有液壓系統的燃油發動機,工作時噪音非常大,還有散熱以及液壓漏油等問題,無法在核電站和化工廠等室內要求比較潔凈的環境下使用,此外“機器大狗”是為軍方在山地運輸環境下使用的,所以對速度有很高要求,而六足機器人的設計初衷是在復雜室內環境下的救援和作業,對于負載、靈巧性和越障能力有更高要求,所以兩者應用的場景完全不同。如果想要讓六足機器人跑得更快,只要將中間兩足抬起來,就變成四足機器人,中間兩條腿還可以看作是兩個機械臂,能在特定場合進行開門、關窗等動作。如果家里來了小偷,這個機器人甚至可以用四足行走,中間兩足作為武器來與小偷搏斗。
現場觀摩羽毛球“人機大戰”
不久前,一段有關德國庫卡公司設計的機器人和德國乒乓球名將波爾進行乒乓球對戰的視頻在互聯網上熱傳。《環球時報》記者在WRC2016現場看到一個由中國大學生們自主研制的羽毛球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看起來就是在一個可靈活移動的底座上安裝了一個滑軌,而在滑軌上安裝了一個拿著球拍的機械臂。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機器人是由成都電子科大的機器人世界冠軍團隊研制的,主機安有兩個視頻捕捉攝像頭,可以提前算出擊球的“彈道”,預估羽毛球的落點,然后控制機器人提前運動到位,并利用一定的力度擊球。這是綜合運用了移動和視頻捕捉等目前最先進的技術。
目前這個機器人每秒可移動6米,能接住人類球員的扣殺,但由于機器人本身個頭所限,所以目前暫時無法進行自主扣殺。一名工作人員現場為《環球時報》記者演示了“人機羽毛球大戰”,機器人的移動非常迅速,而且有不小的提前量,這說明它對于球的落點有相當高的預判,而且揮拍的力度也會隨著距離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據現場專家介紹,這個機器人采用的技術自然不只是用來簡單地打羽毛球。它未來還可用在很多領域,比如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它可以知道整個屋子是什么樣的,自己在屋子的什么位置,再加上定制的語音包,就可以應用在商場和銀行等環境。由于目前銀行用工量最大的是大堂經理和理財經理,特別是理財經理,每天需要記憶大量的理財信息,但這對于機器人來說非常簡單。通過與大數據連接,機器人擁有無限存儲能力。當客戶一進銀行刷卡取號,機器人就可以根據刷卡信息知道這是金卡客戶還是普通卡客戶,能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為他提供定制化的理財信息。
20年后全球機器人超100億?
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的現場就如同一個機器人的海洋,甚至連衛生間門上的標志也用“男”機器人和“女”機器人來區分。隨著人工智能與相關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機器人會不會有性別呢?胡斌認為,從技術角度看,實現機器人的性別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日本科學家就在研制人形情感機器人,但重點和難點還是機器人的“大腦”。如果想讓你的機器人女朋友真正和你交流,懂你的情感,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瑞森可公司董事長楊新明援引軟銀總裁孫正義的話說,機器人在2018年會出現一個爆發點,到2040年全球的機器人數目會達到100億臺,超過人類的總數。孫正義認為,未來機器人和人類可能會出現一種融合、并存的情況。胡斌認為,也許未來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可能會有很多機器人來觀展,而“他們”看起來和人類沒有區別,或者外表就是人類的形象。
楊新明認為,機器人的本質不在于外形什么樣,而在于它可以實現什么樣的功能。胡斌表示,理論上來看,機器人可以做到有性別,但人類社會是否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還不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