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寧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11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3.2%,制造業成為支撐寧波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寧波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陳炳榮告訴記者,當前,寧波正在積極搶抓戰略機遇,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助推制造業創新發展和智能升級,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寧波市兩化融合發展指數為80.95,居浙江省第二位。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也在不斷壯大,尤其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發展迅速。
機器人產業異軍突起
寧波裝備制造業基礎雄厚,去年,規上裝備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95億元,總量位居浙江全省首位,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45.4%。隨著寧波制造業企業對自動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擴大,寧波快速培育發展了一批有一定競爭力的機器人相關企業,產業鏈逐漸完善。其中就有偉立、柏同、大正等機器人本體制造和集成企業50余家,菲仕電機、中大力德、海天驅動等零部件制造企業10余家,新松機器人、華中數控等一批國內優勢企業相繼入駐寧波。去年,寧波機器人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約40億元。
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針織裝備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其所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產品也為服裝制造行業服務。目前,慈星股份已成功研發出了全球首創機器人智能對目縫合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將毛衫門襟、領子的縫合效率提高300%,實現了毛衫縫合工序的自動化,解決了行業性難題。
為推動智能裝備(機器人)企業的快速發展,寧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5年至2020年,在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中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用于支持智能裝備(機器人)產業發展,其他部門專項資金也要優先向智能裝備(機器人)產業傾斜。
此外,寧波認定了一批智能裝備產業重點優勢企業,對其實施的技改項目按設備技術投資額給予不超過8%、最高800萬元的市級財政資金補助,并享受軟件企業相關扶持政策;每年認定一批國內、省內首臺(套)產品給予各100萬元、50萬元的資金獎勵,給予成套產品首年度保險費不超過80%的補貼,給予部件和機器人前50臺首年度保險費不超過50%的補貼。截至2015年年底,寧波市機器人產業擁有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23家,其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市級企業研究院4家,省級企業研究院5家。市內主要高校及科研院所如中科院寧波工研院、寧波大學、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和寧波工程學院等相繼開展了機器人相關領域的研究,并已形成各自特色。
當前,寧波正在搶抓全球新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將發展智能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總抓手、主引擎,努力打造全國智能經濟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圍繞智能制造重大需求,寧波還將積極吸納國際、國內機器人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專家學者,與全市骨干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共同創建寧波市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或獨立創建研發機構,攻克智能制造和工業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發展柔性智能機器人、基于智慧芯片的智能產品、基于互聯網的云制造平臺、基于互聯網的3D打印增材制造等多項智能裝備產品,力爭成為我國智能制造領域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成果交易、檢驗檢測、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推進“制造業+互聯網”行動計劃
當前,寧波市正以積極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契機,重點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并積極推進“制造業+互聯網”行動計劃。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互聯網日益成為驅動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是深化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新經濟,加快“中國制造”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舉措。我市是制造業大市,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有利于激發‘雙創’活力,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有利于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新舊生產體系的轉換。為此,我們將推進實施‘制造業+互聯網’工程,以‘三年行動計劃+產業配套政策+創新試點探索’等方式,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目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和具體工作舉措,建立制度化體系、項目化管理模式和網絡化支撐手段,不斷豐富先試先行內容,確保行動取得實效。”陳炳榮表示。
據介紹,下一步寧波將瞄準重點領域,積極推進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兩創。將重點推進特色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推動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創新活動加速發展;積極推廣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和引進一批云計算、大數據企業,大力建設行業云平臺,打造“制造業+互聯網”支撐平臺;在高端裝備、汽車、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開發及應用嵌入式操作系統、支撐軟件、應用軟件,發展智能型的產品和服務;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加快技術攻關與突破,聚焦新材料、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組織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啟動細分領域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創新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寧波還將完善政策引導,充分集聚產業發展的創新要素。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圍繞全市各類產業政策,以“有限資源、突出重點”的思維,切實將政策資源聚焦到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上,突出在金融、土地、人才等關鍵要素上的保障,形成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新型產業配套政策體系。全面落實國家、省鼓勵“互聯網+”發展的有關政策,落實“互聯網+”領域中央財政資助項目明確需地方配套的政策。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引進、職教培訓和功能園區建設等方面的政策重點向“制造業+互聯網”領域傾斜,加快推行科技創新券制度,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加大產業基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寧波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天使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大力支持寧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開設網絡經濟相關專業,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開展人才定向委培、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完善引進人才工作機制,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和發展環境。重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重大展會活動加快引進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性強、市場前景好的“制造業+互聯網”重大項目。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建設一批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項目。與國內外高層智庫保持互動,為寧波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