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賓醫療科技創始人之一周全勝
在羊城同創匯的8樓,很多來訪的客人會被一臺機器人所吸引。這是禮賓醫療科技遠程醫療的一個入口,不過,對于禮賓醫療科技的創始人之一周全勝來說,機器人只是他事業的一個切口。
遠程醫療到底該怎么玩
在保險公司8年的工作經歷,讓周全勝再清楚不過醫療體制中的一些痛點,他說,早期的遠程醫療健康管理,市場的解決手段是通過計步器、血壓計、血糖儀等初級手段,來了解病人的前期風險情況,不成體系,更沒辦法解決病人居家管理的情況。而后來大部分的遠程醫療設想,則開始逐步通過居家機器人與后臺醫院的連接,對病人進行健康管理,但在國內還沒有出現比較好的模式。
對于這一塊的產業構想,其實早在6年前就在周全勝的腦海里盤旋。2009年時,一個韓國機器人公司總經理到廣州來,帶來一個醫療機器人的演示讓他開了眼界。“可以自動定位,行走充電,通過可穿戴設備可以馬上將各種身體數據投影到屏幕上,這時候后臺的醫生就同步出現了。” 對韓國人來說,機器人有著教育、娛樂、智能家居,健康管理四位一體的功能。周全勝當年就想引入國內,但韓國方面的要價是2500美元一臺,而且必須用他們的后臺,中國的家庭應該無法承受。再加上遇上其他一些原因,這個項目后來擱淺了。
打通整個居家護理邏輯鏈條
不過,隨著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如今在中國做這個事情,已經是完全可能了!
在禮賓醫療的架構中,有一條清晰的邏輯,實際上在一些發達國家已有了樣本。周全勝給羊城晚報記者介紹了一款美國的機器人,開發公司名為InTouch Health,后臺通過超清晰鏡頭和部分可穿戴設備來進行遠程聽診,醫生通過遠程操控的手柄,讓機器人圍著病人轉起來聽診,而其他一些設備都是護士上門時自帶。這些機器人已覆蓋了美國1萬個社區,而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每年的服務費收入超過20億美元。
這對病人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目前國內的居家護理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對一些慢性病的康復治療,病人不僅需要一趟趟跑醫院監測健康狀況,花費不菲,還不一定能夠獲得持續性治療。如今只需一臺機器人在家,就可居家康復,完成身體狀況的監測。他舉例說,“很多肺癌病人做完化療回家后,有的抽煙有的不抽煙,有的檢查有的不檢查,社區醫院的醫生不了解病情,折騰了兩三個星期后回來發現一些部位已經感染了,完全沒辦法進行下一個療程。”如果通過居家機器人,建了這樣的平臺通過在線實時監控,也受到了醫生的歡迎,保證了治療的連續性。
居家護理+小護士+保險產品
禮賓醫療的邏輯,就是順著這個思路,降低居家護理的成本。按照周全勝的設想,一旦未來政府將借助商業保險的方式,加強居家護理,禮賓醫療的服務也可能成為政府采購的對象。
在他設想中,先從機器人進入家庭介入康復護理開始,通過具備可穿戴設置以及放在家里的機器人終端,禮賓醫療掌控著后臺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把松散的護士管理起來,最后一階段介入保險產品的開發。而其中最大的痛點在于平臺醫療配套的建立。進入家庭不能僅靠機器人,還必須有同步上門進行專業護理的護士團隊,以及后臺和醫院資源的對接。
在護士團隊的建設上,周全勝打算自建團隊。對于有機器人進駐家庭的社區,禮賓醫療會同時成立一個4-5人的理療小組,為社區里的幾個家庭同時服務,后臺還有醫院平臺的支持。在醫生團隊上,目前他們和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醫腫瘤醫院、中山三院等三甲醫院保持了良好的關系。通過一些名醫的科研團隊,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系統直接對接到病人日常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