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經信委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廣州工業機器人制造和應用產業聯盟主辦的2015中國(廣州)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召開。900多名來自政府、高校、研究機構、制造應用企業、投融資機構的業界人士共聚一堂,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當前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發展形勢、政策和機遇,幫助產學對接、厘清思路,抓住新一代機器人的風口,以創新方式做大做強產業。
今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目前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即將正式發布。打造機器人產業,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對于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我國在機器人研發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不少差距。這次大會“智造?創新?共贏”的主題與中國“十三五”規劃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中國機器人產業以更開放的姿態歡迎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交流合作,共同探討“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制造 高端裝備促進產業轉型”,將為推動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為制造強國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張相木司長在會上指出,“十三五”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把握國際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趨勢,抓住機遇,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實現精細、快速、健康的發展。“十三五”期間,要努力地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的大幅提升。
作為東道主的廣州市周亞偉副市長介紹說,廣州市把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作為引領工業轉型升級、搶占工業經濟制高點的戰略產業來抓,引進了以國機智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總部企業,打造了以黃埔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等為代表的一批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培育了以中國(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廣州)為代表的一批創新平臺,2015年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值規模預計近400億元,力爭到2020年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實現產值1300億元,2025年突破3000億元,打造成為珠三角乃至全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關鍵設備、技術供應和研發創新中心,建成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基地、國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緊密結合的示范引領區。
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機電工程與計算機系終身教授、先進電機研究中心主任武新章展望了《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以色列理工學院機器人專家阿米爾.德珈尼(Amir Degani)做了《從動態移動到農業機器人》的專題報告。
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漾以自身企業的發展為實例詮釋了老國企如何“創新發展打造機器人國家隊”。 據了解,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自2008年起,通過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進入機器人產業,搶抓機遇,以“做大做強”為目標,在智能制造領域開展自主創新工作。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長泰機器人在國內外已成功實施上百個項目,產品系列由最初的機器人工作單元,發展到成套智能裝備系統,再到機器人本體、智能工廠及共性軟件平臺增值服務等業務模塊,產業鏈不斷延長。
在我國機器人領域德高望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尚揚也到會指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核心部件”問題很重要,希望國內企業把握新機遇,實現突破和超越。中國工程院蔡鶴皋院士也表示,現在我國正處在一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機,我們要遵循市場引導、創新驅動的原則,去發展我們的機器人產業,把我們機器人的產業做大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