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轉型發展的新常態,我市沿江鎮提出將以“智能制造、品牌培育、質量提升”為核心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通過重點扶持和培育,加快工業制造模式向服務化、智能化轉變。
機器換人 提升企業自動化裝備水平
對于工業“家底”日漸豐厚的沿江鎮而言,轉型升級的重心并不是鼓勵制造企業去跨行業轉產,而是著眼于把優勢產品做精做細,把現有優勢產業做深做透,在新的經濟形態下構建新的比較優勢。生產自動化是全球制造業的趨勢,也是生產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礎。在當前,“機器換人”作為實現提質增效、精益生產的有效手段,越來越為企業所用。
“今年,在沿江鎮有多家企業全面實施‘機器換人’,朵納衛浴、永寧軸承等已經完成,而雙馬塑業、中藍紙塑業、華盛塑膠、浙璽機電等,都已經將‘機器換人’排上日程。”沿江鎮分管工業的副鎮長金光輝告訴記者。
在永寧軸承新建的全自動生產線上,記者看到,偌大的車間,只見機器有條不紊地運作,而沒有見到工人。“工人是有的,以前在舊設備下,完成這樣的工作最起碼需要20多個工人,現在只需要6個了。”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介紹,這條全新的生產線只需要兩個工人操作,每個工人管理5臺機器,6個工人分三班輪換操作,一舉節省了十幾個勞動力。
一邊節省了勞力,一邊還保證了質量和數量。有了這條全自動生產線,永寧軸承去年效益在8000多萬元,而今年前三個季度已經超過8000萬元了,破億完全沒有問題。
技術改造 由“制造”向“智造”轉變
要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技術改造屬于內涵式發展路子,有利于解決普遍存在的質量效益、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技術裝備等方面的痼疾,提升工業發展素質。
在位于沿江鎮的朵納衛浴有限公司噴漆車間,我們沒有看到操作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套自動化的流水線。據了解,有了這套流水線,噴漆車間只要三名工人就可以滿足生產需要。據介紹,一個合格的衛浴產品在這道關口,需要五次噴涂五次烘干,如果人工操作需要兩三個小時,但是有了這個全新的技術,不僅省了人工,更重要的是,在時間上只需要5分鐘不到,生產效率比原來提高到300倍到400倍有余。
事實上,像這樣的科技創新已經滲透在朵納衛浴的各個生產環節里,在企業的鉆孔車間,工人們也只要通過操作眼前的電腦屏幕,就能完成對一塊密度板的打孔任務,而在這塊密度板上鉆17個大小不等的孔,僅僅只需要花24秒鐘的時間,效率足足提高了4倍。
朵納衛浴自2010年落戶沿江鎮亭山工業區塊以來,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不動搖,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目前,鋸板、鉆孔、噴漆等多個生產環節已全面實現技術改造,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益。
去年總產值是1.18億元,今年預計到年底我們能突破1.6億元。據介紹,技改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對環境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尤其是這個流水線的投入,對整個外界和內部基本上杜絕了污染。
“‘機器換人’‘技術改造’是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在我們鎮里,像朵納衛浴一樣舍得在技術改造上花巨資的還有雙馬塑膠、邁格機械、永寧軸承等企業,而積極投身技改行列的他們,更是嘗到了科技創新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的甜頭。”沿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小乍說。
騰籠換鳥 為發展贏得新空間
沿江鎮曾經云集了32家化工企業。按規劃,從2002年開始,沿江鎮進行了第一次產能優化重組,到了2005年,化工企業兼并重組后為12家;2010年,沿江鎮進行了第二次落后產能整合淘汰,關停了所有化工企業;2011年,剩下的6家化工企業已全部搬離沿江鎮。化工企業走了,廠房空了,如何讓一塊塊閑置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沿江化工區騰籠換鳥工程由此展開。
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沿江鎮在招商引資的軟件方面做足文章。一邊讓保姆式服務做出名聲,一邊仍不甘于“守株待兔”,積極主動地“走出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企業落戶。直至今年,只剩下原水洋化工區的原“恒豐化工”的廠房閑置在那里,等著新主人的到來。
今年8月,無意中得知溫嶺大溪鎮不少機電企業需要異地生產的消息。書記、鎮長帶隊組建招商小分隊,一舉拉動13家機電企業到沿江考察投資環境。最后,浙江森高邦機電及其兄弟企業,已簽訂土地轉讓,確定落戶原水洋化工區。至此,困擾沿江鎮多年的水洋化工區“騰龍換鳥”工作全部完畢。
一步一個腳印地謀求轉型發展新突破,全力“智”造,創新驅動,沿江鎮工業正在轉型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