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長沙市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4675.7億元,同比增長8.1%,完成工業到位內外資251億元。”在2015年“穩住、進好、調優”的經濟工作目標下,長沙市工業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隨著國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相繼出臺,長沙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創新轉型,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加速邁向智能制造,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原始創新增強競爭力
2015年上半年,長沙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增速9%,分別高于全國2.7、全省1.3個百分點,發展勢頭強勁。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市新簽約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92個,計劃總投資579.29億元。
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6月初,長沙獲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城市,三年內將獲9億元資金支持。占據中國高速道岔和盾構機構兩大領域半壁江山的鐵建重工集團,是企業堅持創新轉型的代表。
鐵建重工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的自主創新模式,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自主研制的高端盾構年產量和市場占有率目前國內第一,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鐵建重工董事會秘書申智方介紹,技術的核心部分都由公司自主完成,通過高端設備的自主創新,可以替代進口設備,大大降低產品價格,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取得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加速邁向智能制造,產業升級提高生產效率
隨著老齡化程度變高,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工業經濟不能單純通過增加勞動力數量實現增長,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在今年5月國家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中,“智能制造”被定為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通過技術進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流程管理的數字化、企業信息的網絡化、智能制造的云端化,優化企業的運營成本、生產效率、能源利用率等,為市場不斷注入新動力。
“公司年產值800億的時候,員工有7.8萬人,現在1400億,仍然只有8萬人。”長沙格力暖通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籌備組負責人王曉彬表示,人員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是因為大量信息化、自動化設備的使用。
“有35%的崗位將被自動化設備替代,工業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材料的數量和狀態,不需要人工干預就能完成工序傳遞的工作,物流配送人員單班減少40個人。”王曉彬介紹,計劃于2016年開工建設的晶弘冰箱項目將建成湖南最大的冰箱生產基地。
節能減排注重環保,推進“綠色城市”建設
“綠色城市”是當今城市發展的新潮流,能夠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在工業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企業也不斷轉變生產方式,注重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
王曉彬提到,格力在長沙的基地按照國家綠色工廠標準建設,通過應用光伏發電、中水回用、保溫環保材料等一系列節地、節能、節水等措施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企業通過環保盡到社會責任,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進“綠色城市”建設。位于長沙市芙蓉區的人民東路路段原本有大量的自建棚屋和違建倉庫,在實施“拆違復綠拆墻透綠”的方案后,優化及新建綠地約7公頃。芙蓉區園林局局長接受采訪時表示,改造后的環境更加舒適,“散步休憩的居民也越來越多。”
資料顯示,自2013年“三年造綠”建設活動以來,長沙市共新建44個公園,綠化提質108條道路,建成林蔭景觀廣場10個,林蔭停車場25個,林蔭道路26條,計劃2016年綠化覆蓋率達到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