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機器換人”和“兩化融合”為核心的現代化技術改造是優化經濟結構、推動轉型升級、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模式的重要抓手。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主平臺,近兩年來,秀洲新區企業紛紛大力推進“機器換人”,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步伐,以此破解工業轉型升級難題、促進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減員、增效、提質……通過“機器換人”,秀洲新區企業的產品、裝備和制造水平,正向著智能、綠色、服務、安全方向加快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也在“機器換人”中得以不斷提升。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越來越多的秀洲企業感受到了“機器換人”所帶來的可喜變化。
機器換人力促企業減員增效
走進嘉興敏勝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注塑車間,一臺臺abb機器人正在按照程序,將玻璃、卡扣和導軌等部件一一抓起,并迅速遞送到注塑壓膜機內,不到兩分鐘時間,一個汽車后三角窗就生產出來了。整個過程已經完全不需要工人操作。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進行“機器換人”前,這樣一臺注塑機至少要配備2名工人。“我們整個注塑車間,共有46臺注塑機,這樣算下來,人員減少了至少幾十人。更為重要的是,機械操作讓生產的可控性更強,產品質量自然更有保證。”
作為秀洲汽車零部件的領軍企業,敏實集團嘉興敏勝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在日趨白熱化的競爭中,卓越的產品質量始終是敏勝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大資本。如何確保并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敏勝的一個重要選擇,就是通過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除了注塑車間,在敏勝公司的各個車間都可以感受到“機器換人”帶來的變化。在涂裝車間,通過引進自動化靜電噴涂項目,實現了無塵化、自動化涂裝;在檢測車間,通過引進兩臺abb機器人設備,實現了自動影像檢測。通過“機器換人”改造,敏勝汽配的產能提升了20%,勞動生產率提升了150%,合格品率提升了30%。
與敏勝汽配一樣,在秀洲新區的企業中,通過“機器換人”實現減員增效發展的例子不勝枚舉。如福萊特通過實施全自動光伏玻璃生產線改造,實現減員457人,產能從每天0.9萬平方米增加到1.25萬平方米;興嘉汽車通過實施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實現減員70人,產能提升了150%;潤強醫療器械則通過精密過濾器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實現減員200多人的成效。
機器換人引領工業“智變”發展
行走在生輝照明smt(全自動表面貼裝)制造中心的參觀通道,透過玻璃,只見偌大的車間整齊地排列著一條條由印刷機、錫膏檢測儀、貼片機、回流焊、自動光學檢測儀等設備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投入上千萬元對12條生產線進行“機器換人”改造,采用自動檢測、視覺定位、可編程控制器、位置控制等技術,并結合機械手作業,生輝照明實現了led組裝生產的全自動化和智能化。
作為嘉興led行業的龍頭企業,創新發展一直是生輝照明最顯著的標簽,而設備更新則是生輝照明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企業要保持競爭力離不開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管理創新,而通過‘機器換人’項目進行裝備更新,提高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正是這些創新的重要載體。”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而以“機器換人”為切入點,生輝照明還對企業管理流程實施了信息化再造,使企業從設計、采購、倉儲到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實現了系統集成協同,企業向著現代化智能制造模式方向越走越快。
如今,通過“機器換人”的大力度推進,越來越多的秀洲企業與生輝照明一樣,向著“智變”發展的方向加速前行。數據顯示,1至7月,秀洲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85.61億元,增長2.52%;完成工業生產性投資52.15億元,增長15.13%。其中,在工業投資中,設備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64.15%;全區完成“機器換人”技改投資37.88億元,占工業投資的72.64%,全區規上企業“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面達到60%。同時,上半年,全區規上企業億元增加值從業人數同比下降7.2%,部分企業生產效率更是成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