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在佛山新城中歐中心舉辦的“中德工業服務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供需對接會”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來自國內外多家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知名企業,主動前來尋找商機。
而在不久前,同樣在這個地方,一場國際項目路演大會也讓不少應邀的歐洲機器人企業,重新發現順德、認識順德。“這里市場很龐大,我們希望能夠與本地的企業在更多領域尋求合作。”

日本川崎重工等一批國外的高端機器人企業紛紛落戶順德
順德究竟有何吸引力,能吸引其不遠千里、奔赴搶占?在這些“過江龍”深入順德產業腹地,開拓機器人市場時,又會發現哪些問題?記者就此對部分企業進行了走訪,通過跳出順德來看順德,或許能觸摸到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另一面。
需求強烈,但“機器代人”改造難度大
“2012年下半年剛來的時候,產值還只有300萬元左右,2013年全年就達3000萬元,2014年是5000多萬元,今年預計會比之前翻幾番,目標要做到5個億。”
3年前才從東莞過來投資設廠的鼎峰機器人,如今已成為順德“機器代人”變革中的弄潮兒。在日前舉行的中德工業服務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供需對接會,其作為本土機器人企業代表應邀參加。
雖然已經沒有人把鼎峰看成“外人”,但相比起東莞,順德的訂單還只有東莞的一半,“這邊市場的培育和開拓上還有待進一步打開。”該公司營銷總監諶聯華坦言。
首先從對自動化的理解上,順德就稍遜一籌。諶聯華認為,東莞以外企居多,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形成自動化的初步概念,整個生產流程和工藝相對較為規范,這間接為企業預留了自動化改造空間。而佛山企業多以家庭式作坊發展起來,在預備自動化改造時,企業主問得最多的問題是“我把機器買回來后,能不能應用起來?”
在諶聯華看來,順德的工業鏈整體十分健康,但要大規模推進“機器代人”,碰到的難題會比東莞多。“因為順德的產業主要以家電等成品為主,市場主要面向國內,客戶端對生產的要求偏低,從而導致當初對制造工藝、模具流程的要求不高,現在要進行改造,工藝流程就要重新理順,成本會比較高。”
為此,為破解順德企業改造的難題,進一步打開本土市場,鼎峰必須要做更多的工作。
“我們正在致力于推進一些產業鏈的資源整合,由于順德企業的改造往往是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我們將會延續原有在鈑金、沖壓領域的優勢,與一些在注塑、焊接、碼垛、物流等產業環節有實力的同行合作,為客戶提供打包式的自動化改造服務,最終目標是打造無人化車間。”諶聯華介紹。
看中市場和資本,外企盼與本地企業深度合作
上周,被譽為法國第一“機器手”LAFFI集團首席執行官費特,從萬里之外的法國圖爾市趕到正在如火如荼推進機器換人的佛山順德,應邀參加中德工業服務區的國際項目路演大會。
一周前,佛山商務考察團到歐洲主要工業城市考察,作為考察的首站,費特被隨訪的一批順德企業家的熱情所感染。在參觀現場,當費特提出,500萬歐元就可以購買LAFFI集團70%企業股份,引起了順德企業家的輪番競價詢問。
據了解,雖然成立僅僅8年時間,但LAFFI集團已成為全球領先的焊接機器人供應商,歐洲唯一集技術、生產到售后服務的全產業鏈機器人一體化方案解決商。早在5月初,LAFFI集團參股方法國ADP機構代表考察了佛山機器人及相關有機器人需求的企業,其中就包括美的、嘉騰、萬和、利迅達等順德企業。
“在法國每年大概有50—100個機器人單元的客戶需求,價值3000萬歐元;我們在歐洲市場每年也有價值1億歐元的產品需求。”費特表示,現在考慮在中國是否能達到每年3000萬歐元的產品需求。他舉例說,中國每年銷售300萬輛汽車,在這樣龐大的銷售量下,會需要不少機器人單元。“中國市場潛力很大,也希望與佛山企業合作。”
目前該公司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費特希望,在企業收購并購、設備銷售、合資設廠等領域與佛山企業進行深入合作,共同開拓歐洲和中國市場。
事實上,順德早已成為國際機器人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據統計,目前全球機器人前五名的行業巨頭中已有四家(瑞士ABB、日本安川、德國庫卡、日本川崎重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進入順德。
abb機器人業務中國區總裁李剛直言,“中國機器人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而ABB希望通過牽手合作伙伴的方式,進一步貼近本土客戶需求進行開發和應用。
聚焦
培育智能制造產業:
要有全球戰略視野 不走招商引資老路
隨著機器人熱潮席卷全國,在遍地開花的機器人產業的區域大戰中,順德如何脫穎而出?在日前舉行的中德工業服務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供需對接會上,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分享了自己的獨到思考。
目前,無論是珠三角,還是長三角乃至全國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都將機器人、智能裝備、3d打印等作為地方新興產業發展的龍頭來著力推進。但在羅軍看來,目前國內的機器人產業園區大大小小有60多個,卻沒有一個能成功建起來。
“國內發展機器人產業既缺乏頂層設計,地方上則還沿襲傳統產業招商引資的思路,通過引進一些國際知名的企業在國內建設生產基地和生產車間,這樣很有可能到3—5年后又再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羅軍認為,發達地區已經面臨了土地等各種資源要素的瓶頸,一旦現在引進的一些新興技術過了一段時間后變得傳統以后,這些地區將會為當初發展這些產業而付出較大的代價。
而根據羅軍的預測,未來10年,人類將基本進入智能制造的時代,機器人產業也要往智能機器人方向升級。這意味著人類將進入機器人的2.0時代,那時機器人能夠學習,人與機器人能夠對話,我們現在的機器人做的都是重復性的勞動,但未來的智能機器人從事的是復雜、不規律的行為。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的前景日趨看好,國外的谷歌、英特爾等IT巨頭早已大舉進軍,并獲得不少的研究成果。在國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跨界切入智能機器人“藍海”。就在上月中旬對外宣布,將會聯手富士康共同投資日本軟銀旗下的機器人控股子公司(SBRH)。據悉,SBRH擁有全球第一個具有情感的機器人產品,阿里巴巴、富士康與軟銀三者的合作,無疑將會助推服務機器人的產品在全球的推廣。
“走在前面的經濟發達地區應該有全球化的視野,整合全球的優勢資源。”瞄準順德機器人產業的龐大市場,羅軍表示,正計劃在佛山新城建設全球最大機器人超市,將吸引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超100家的會員企業進駐,建設科普展示、體驗應用和創客孵化中心。
除了有展覽展示的功能外,該項目還將與全球十大機器人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結合本地企業的應用服務需求,在佛山新城共建若干個研發中心,將項目放在國外孵化,等孵化得差不多之后再遷回國內,將佛山新城打造成國際機器人產業重要的產業運營、研發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