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市將建成10家以上“互聯網+工業”龍頭企業和50家以上集群企業
“互聯網+工業”,即工業互聯網。記者從市工信委了解到,目前南昌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服務基礎逐步夯實,企業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為我市推進“互聯網+工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面對發展機遇,需要清醒地把握當下。 企業信息化意識有待提高、企業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等,是制約工業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市將突出企業主導,服務產業發展,實施四大工程,到2020年建成10家以上“互聯網+工業”龍頭企業和50家以上集群企業,“南昌智造”產值規模將達270億元。
可以說,南昌把互聯網“+”進先進制造業,是實現產業發展強起來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快由“南昌制造”向“南昌智造”轉變的重大機遇。
現狀:六成工業企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6月26日上午,江鈴股份沖焊、涂裝等四條生產線上,300臺機器人正在忙碌“智造”江鈴汽車。通過信息系統中的集成一體化管理,江鈴股份確保了從產品到下游制造、物流、采購等部門的物料清單的一致性,減少了庫存、降低了成本。“江鈴股份去年銷售收入是255億元。今年目標將接近300億元。”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錫高說。
工業互聯網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據國際權威機構測算,應用工業互聯網后,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能源消耗可以下降10%左右。在南昌,目前已有一些“高大上”的企業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目前,江鈴、洪都航空、南昌歐菲光、正邦、江中藥業、李渡煙花、弘益藥業等企業均已成為全省“互聯網+工業”技術應用的示范單位;全市九大產業骨干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工藝、經營管理等環節的單項應用已比較成熟,關鍵業務信息系統集成應用取得一定成效。
同時,南昌信息化服務基礎逐步夯實,已形成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和一定競爭優勢的園區、企業、產品和人才隊伍。其中,先鋒軟件、思創數碼、捷德智能等本地企業連續多年進入全國軟件企業百強。
被評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一年多來,南昌企業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通過自建平臺實現供應鏈管理和網上銷售。其中,約 65%的企業已經應用網絡進行產品或服務營銷;約65 %的企業通過第三方平臺開展B2B網上貿易;約63 %的企業通過第三方平臺開展B2C網上貿易。
瓶頸:中小企業信息化意識有待提高
南昌第一槍網絡公司是專門為國內傳統企業提供互聯網服務的網站,每天平均有800到1000家企業入駐網站,其中大部分為工業企業。然而,網站CEO楊志軍告訴記者,在網站140萬家會員企業中,以南昌為主的江西本土企業只有6萬家。
“企業是推進‘互聯網+工業’的主體。然而部分企業管理層對信息化的涵義不明或者不夠重視,不愿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部分企業在分析投資收益后,不愿在信息化方面多做投資。大約半數以上的中小企業未設置專人進行信息化管理。”在江西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看來,南昌部分企業信息化意識有待提高。
最近南昌本土企業嘉寶莉地板負責人算了筆賬,去年企業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預計今年業績還不如去年。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轄區相關部門領導建議他通過互聯網做電子商務拓展銷路,但他考慮到網上賣地板需要上門丈量,店里缺乏實用型專業人才,最終選擇放棄“觸電”。如今,該企業的銷售渠道還是那些老客戶,在建材價格戰下狹小的利潤空間讓企業發展受阻。
“嘉寶莉地板的故事道出了南昌‘互聯網+工業’的另一個發展瓶頸:企業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麻智輝告訴記者,隨著“互聯網+工業”進程的加快,南昌信息化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實用型人才的短缺正成為阻礙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瓶頸。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受資金和技術水平的制約,難以吸引實用型人才,也難以靠自身力量在企業內部培養實用型人才。
出路:三招讓“南昌智造”產值達270億
如何破除瓶頸, 讓“南昌制造”更順利邁向“南昌智造” ?“突出企業主導,服務產業發展,實施四大工程。”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昌將通過以上舉措,到2020年建成10家以上“互聯網+工業”龍頭企業,50家以上集群企業,產業鏈條協作配套將更加完善,“南昌智造”產值規模將達270億元。
針對龍頭企業,南昌將鼓勵江鈴、正邦等企業實施產品、價值鏈、企業管理協同創新,帶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和產業整體信息化,引領形成產業鏈集成體系;針對骨干企業,將圍繞匯仁、方大特鋼、海立等全市百強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引導信息技術綜合集成,深化業務支撐能力平臺建設;針對中型企業,將重點推動亞啤、江變、泰豪等企業開展網上詢價、采購和營銷等電子商務;針對小微企業,將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第三方知名商務平臺逐步開展網上客戶服務和網上貿易洽談等商務活動。
面向九大產業需求,南昌計劃以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和生物醫藥、航空制造、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為重點,分行業推動實施,助力產業加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