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風力發電向來是各種發電方式中最打眼、也是最具趣味性的:比如風輪機、風車,長相和原理都跟玩具似的,比如有位法國人發明了一種樹狀的風力發電機,風一吹,塑料樹葉抖抖就能發電,再比如在天上不斷打轉的那些屬于某404公司的巨型風箏。。。 高空風力比地表強勁和穩定,風輪機的高度卻受到各種限制,于是人們尋思著不如讓發電裝置直接飛上天,各種飛行風力發電機應運而生。風箏發電的概念是用繩子拴著發電機,把它像放風箏般升至300米高空,從而產生更大量的電力能源。
咱作為風箏發明國,這么有創意的風箏可不多
如果要列出全球最不走尋常路、最貪玩的公司,互聯網巨頭Google肯定身在其中。這家什么都想插一腳的公司,在收購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這種專造奇葩機器人的怪異公司之前,還收購了一家造“風箏”的公司——Makani Power。
Makani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是一家年輕的清潔能源公司,其主要研發重點是飛行風力渦輪機(Airborne Wind Turbines)。事實上,Google很早就開始對Makani進行投資了,2006年投了1000萬美元,2008年又投500萬美元,仍覺不過癮,2013年索性將其徹底收購,扔給了旗下的神秘研發部門Google X。
這款長相酷似航模飛機的Makani發電風箏和基座車之間始終保持連接,連接的自然不是魚線或簡單的繩子。機翼前方裝有數個垂直旋轉的渦輪發電機,風力合適時,風箏被放飛升空,開始兜大圈飛行發電。風速下降時,會回到懸停模式或返回基座。
傳統的風力發電塔雖然能夠產生3000千瓦的電量,但需投入大量資金興建場地及器材,且全球僅15%地方的風速適合發電。
而一個風箏發電機可以產生30千瓦的電量。根據Makani的預計,未來能夠生產發電量達600千瓦的風箏。相比之下風箏發電使用的物料少90%,成本也會減少一半。Google X實驗室總監Astro Teller認為,這個項目或許會對“全球未來的能源生產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被消失的公司
自打makanipower.com的域名直接轉向到google.com/makani,就和中國拜拜了。而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就很聰明,還保留著自己的域名。
Google這家連郵箱也被404,除了提供幾十種語言互譯的強大翻譯頁面尚在為咱造福,其余一切內容都顯示“頁面載入出錯:您訪問的網頁連接超時,服務器響應時間過長”的公司,以后還是表再收購什么好東西了,收購一家消失一家喂~~話說,退出中國后,那些工作環境好到拉仇恨的辦公室被誰接管了哇?
Makani是Google為其旗下的神秘部門Google X收購的第一個項目。這個部門位于美國舊金山的一處秘密地點,機密程度堪比CIA。Google X被Googler稱作小飛俠(Peter Pan,童話人物)博士們的登月工廠,成員全是Google從科技公司和各大高校里挖過來的頂尖研發人才,他們曾開發過谷歌眼鏡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Google X自2013年開始的谷歌氣球(Project Loon)項目也許最終能解決自己被消失的問題:他們預備放飛大量搭載通信設備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巨型氣球,讓無線網絡覆蓋世界偏遠地區。上月谷歌宣布,其Marthoner熱氣球于2014年7月份在新西蘭升空,最后在智利降落,創下了134天熱氣球飛行記錄。該項目負責人Mahesh Krishnaswamy表示:最開始氣球能持續飛行10天就很棒了,現在常規續航時間可達100天。——而該項目的終極目標是令全世界三分之二無法負擔網絡連接的人群實現上網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