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剛剛結束的第16屆工博會上,上海高校展區的科技成果轉化成果斐然,有5個參展項目在現場交易中均超過千萬元。
為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在本屆工博會上開通了“中國技術供需在線”,以網絡為紐帶、以線下服務體系為支撐,提供高校成果及企業技術需求發布,供需雙向交流的產學研合作公共服務,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服務鏈條。
交易項目科技含量高
在本屆工博會上,高校展區現場交易共有5個項目過千萬元,分別是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納微米超硬物理氣相沉積涂層系統”項目,簽約金額1.6億元;“納米生物磁化泡沫粉塵一體機”項目,簽約金額6000萬元。
此外,超過千萬元簽約額的,還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水陸兩棲河道清理設備的研究及開發”項目和“地鐵鋼軌彎道和研磨設備系列研發”項目,以及上海理工大學——“智慧健康舒適家居環境系統”項目。
來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水陸兩棲河道清理設備”,其實是一個水陸兩棲的機器人,能跨越溝壑、翻越障礙物、陸地快速行走、爬坡行走、水中行走、沼澤地行走于一體,能在池塘、沼澤、蘆葦蕩中自由穿行,輕松打撈水中垃圾,把水面上的水葫蘆等有害植物清掃干凈。
該成果轉化后預計每年將生產相關設備200臺以上,將更加有效地改善國內水體環境,減少過量水生植物和漂浮垃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對水體污染突發情況還具有應急保障功能。
校、企技術供需可在線查詢
企業有技術需求,高校有科研成果,高校和企業之間的技術供需今后更加順暢。在本屆工博會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技術供需在線”正式開通上線。
據介紹,“中國技術供需在線”以“供—需”信息發布、互動交流為核心,線上線下緊密結合,提供技術成果及企業需求“發布—查詢—交流—轉移—服務”一體化流程,目的是提高信息的有效獲取,促進“供—需”雙方的直接交流,增強高校產學研合作效能。在該平臺上,除了“供需大廳”、“在線展會”等欄目之外,還有“在線對接”等新型對接洽談欄目,并設置了中國技術供需在線的地方頻道。目前在線共注冊高校505所,專家數據52039人,成果信息3596項,企業用戶1229家,技術需求1390項。
中國技術供需在線網站開通運營,標志著教育部全國高校產學研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正式啟動,未來教育部將結合產學研合作計劃——“藍火計劃”的實施工作,聯合中介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知識產權代理等社會第三方機構,為產學研合作免費提供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知識產權應用等產業化支持服務、投融資服務、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和人才服務、項目對接落地等“一站式集成服務”。
此外,為提升高校參展成效,促進高校項目與社會企業交易對接,本屆工博會上,高校展區組委會還組織上海、浙江、江蘇等地20多個企業家專業觀眾團隊前來高校展區觀摩。近1000名專業觀眾在高校展區“淘金覓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