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不僅會“功夫”、會跳舞、打籃球、踢足球,還能為環境保護出力……7月下旬,“金山杯”第9屆全國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暨第26屆ROBO-ONE國際機器人競賽和第3屆國際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全國選拔賽在上海舉行。
南通科技館組隊參加了本次大賽,榮獲中學組2個一等獎、小學組1個一等獎共三個一等獎。昨天,記者采訪了剛剛載譽回通的部分教練和參賽隊員。
圓嘟嘟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14周歲的周管亮是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初一學生。今年暑假伊始,小周獲悉市科技館舉辦“七彩夏日”機器人制作夏令營,“我從小喜歡科技,就毫不猶豫報名參加。 ”
從由散件拼裝輪式機器人入門,到學習簡單的圖形化軟件編程指令機器人完成各項任務,再到赴上海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并斬獲獎牌。這個暑假,對即將升入初二的周管亮來說,有著一生難以忘懷的記憶。
全國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是由ROBO-ONE國際機器人競賽中國委員會、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提升研究總課題組、中國少年先鋒隊事業發展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俱樂部、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師范專業委員會等主辦的機器人賽事。分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三個組別,設有雙足機器人技能賽、機器人軌跡賽、雙足機器人舞蹈賽、機器人球類比賽等11個項目。“7月初,我們舉辦機器人制作夏令營。 ”市科技館館長宣紅光介紹,從這批營員中遴選了8位選手,以老帶新,參加本次大賽的兩個項目兩個組別比賽,“相對有些城市組織數十名選手參賽,我們的參賽選手人數不算多,但都是品學兼優的優秀選手。 ”
與周管亮第一次參加比賽不同,市城中小學四年級學生易銘遜雖然年齡不大,但已是第二次參加全國機器人比賽。“這位小選手從小就喜歡拆裝玩具、鬧鐘,小腦袋瓜蠻靈的,去年就獲了獎,本次比賽又取得佳績。 ”教練范義東介紹說。

比賽扣人心弦 沉著應戰獲獎
本次大賽在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舉行,包含港澳地區在內的25個省市,1800余名機器人參賽者分三個組別,分別參加了所設11個項目的競賽。獲獎選手將入選中國代表隊參加國際機器人競賽。“比賽現場精彩激烈、扣人心弦。”范義東介紹,比賽很嚴謹,帶隊教練一律不允許進入現場,“8位選手分別參加了雙足機器人技能賽和雙足機器人1對1擂臺賽兩項比賽,比賽全憑他們自己沉著冷靜應戰。 ”“機器人比賽比的是技術水平、能力,還要加上一點點運氣。”周管亮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他僅培訓了20余天,第一次參賽就榮獲了雙足機器人技能賽一等獎和雙足機器人1對1擂臺賽二等獎兩項殊榮。“我參加了雙足機器人1對1擂臺賽,對手的機器人很靈活,手臂攻擊的力度也很大。 ”易銘遜在比賽中開動腦筋,避開對手機器人的鋒芒,抓住機會將其擊倒在地,取得了比賽勝利,“我是第二次參加比賽,有經驗,肯定要拿下這一局。 ”
本次大賽,南通科技館代表隊最終榮獲中學組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小學組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并榮獲團體總分二等獎,再創該館在全國機器人比賽中的佳績。
夢想
收獲成功喜悅 放飛科技夢想
帶隊出征本次全國機器人大賽,收獲多項榮譽滿載而歸,宣紅光卻顯得淡定從容。“機器人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的重要舉措之一。”他介紹,從2006年開始,市科技館通過公益化、系列化辦活動的形式,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學生參加到機器人活動中來。
范義東是科技館技術主管、工程師,擔任機器人工作室教練、指導老師已有8年,“我和其他幾位同事通力協作,克服設備陳舊等困難,帶出一大批優秀學員,每年均組隊參賽,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還有幾批隊員參加過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舉辦的國際機器人大賽并取得過優異成績。 ”
首次參賽就榮獲大獎,周管亮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師,參加機器人培訓、比賽能開發我的智力。 ”易銘遜則表示,長大后想做一名工程師,研發出高智能的機器人。
看到小營員們收獲成功喜悅,暢談科技夢想,宣紅光感到很欣慰,“參加機器人活動、比賽能培養青少年勤于動手、動腦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修養與能力。”他表示,這項活動現在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和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