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預測,到2014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據悉,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2013年上半年對我國6家主要機器人企業統計顯示,機器人產量和總產值同比增速分別達到68%和67%。
近日,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8日表示,2005年至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宋曉剛同時表示,這一增速自2008年之后呈現加快趨勢。2011年銷售量約22600臺,同比增長51%,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6902臺,同比增長約20%。
關于我國機器人發展方向及重點發展領域,宋曉剛表示,我國需要提高機器人產業化能力,滿足各領域市場需求。同時加強基礎、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研發與產業化,之后促進和支持機器人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最后引導機器人產業有序發展。
國內產業現狀
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指生產加工工業機器人的制造業及相關研發、設計、集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目前,江蘇省機器人研制企業超過50家,擁有埃斯頓、華恒焊接、天奇物流、澳昆、綠的、振康等一批國內知名、市場占用率較高的機器人整機與零部件品牌,以及一批專業化特征明顯的中小型機器人創新企業。
埃斯頓機器人
同時,眾多國際知名機器人廠商加速在江蘇布點,安川電機在常州建造世界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工廠,發那科(fanuc)、NACHI不二越等日資企業陸續在江蘇建立生產基地,機器人產業正在成為外商投資的新熱點。
2013年江蘇省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50億元,近3年發展速度年均超過20%。產業化應用方面,該省成功研制了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大型構件機器人焊接系統、高速機器人智能化包裝成套設備、重型桁架式機械手等一批首臺套重大裝備,這批機器人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機器人在工程機械大型構件自動化焊接、汽車生產自動化裝配線、全程自動化飲料包裝、數字化倉儲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場占有率國內領先。
應用發展趨勢
根據一項最新調查,在調查中受訪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家中,45%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家使用了機器人。也就是說,機器人技術不僅局限在汽車制造業的小生態應用狀況。展望2014年,首次使用機器人的新使用者有待增加,將會有50%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在其機器設備上使用機器人。這樣,至2014年使用機器人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家還將增加13%。
涉及到機器設備,通常是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只為一部分機器程序配備機器人。到2014年,預計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將會為31%的機器程序裝備機器人。這種快速增長是源于未來首次使用機器人的機器設備廠家在機器設備上大范圍使用機器人嗎?答案是否定的。
預測顯示,現在已經在其機器設備上使用機器人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將會對機器人的應用增長率貢獻99%,而首次使用機器人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對該增長率的貢獻為1%。此次最新調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對使用機器人感到滿意,并且將進一步擴大使用機器人的范圍。隨著使用機器人的經驗不斷增加以及使用機器人的范圍不斷擴大,導致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對機器人的要求差異越來越大。
對于自行設置機器人應用技術方案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商來說,機器人應用技術方案的條件也越來越嚴苛,近2/3(63%)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商自行設置整體式機器人應用技術方案。其中,1/4(26%)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只購置單獨的機器人部件,甚至是自行裝配整個機器人。1/3(37%)的機器設備生產廠商購置整體式機器人,然后自行設置機器人技術方案。
隨著機器設備生產廠商對機器人的要求差異化越來越大,不僅對機器人應用技術方案的要求條件越來越高,而且也為機器設備生產廠商提出了使其用戶獲取更大效益和提高競爭優勢的可能性。
產業發展現鴻溝
由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潛在需求市場,國外知名機器人企業進軍中國的程度不斷加強。國際機器人協會預計,中國有望在今年或明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針對這一發展趨勢,國外主要機器人企業不再滿足于將我國作為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市場,開始將我國作為機器人的生產基地并從整機組裝深入到關鍵部件生產。
我國機器人產業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工業機器人缺乏品牌認知度,最大的機器人企業年產機器人僅有幾千臺,機器人市場基本被外資企業和品牌占據,瑞典abb,日本發那科,安川、德國庫卡等國外知名企業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近90%,僅fanuc一家,其機器人產品就在我國占有23%的市場份額。隨著國外機器人企業紛紛將我國作為生產基地,自主品牌生產企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和主要企業憑借既有的技術優勢,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的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與國外的差距有進一步被拉大的風險。
我國的機器人企業多為加工組裝,缺乏關鍵核心技術,高性能交流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如精密減速器幾乎被日本的帝人、Harmonic兩家公司所壟斷,售價居高不下,直接推高了我國機器人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我國機器人的發展面臨加工組裝鎖定的產業空心化風險。
行業前景預測
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與產量,而且對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勞動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正在日益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工業機器人將會在2014年成為需求量最大的市場。根據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銷量為14.980臺,2011年達到22.577臺,同比增長50.7%。而據最新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6.902臺,同比增長19.2%。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總量將達35.000臺,占全球比重16.9%,成為規模最大的市場。寵大的機器人市場需求,同時對伺服系統的需求也不斷上升。
目前,中國正在服役的機器人已占全球總量的8%左右,同時未來幾年中國市場的機器人需求總量將在3.5萬臺左右。由小看大,目前亞洲地區是全球制造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而隨著歐美推行再工業化政策,不管初衷是基于什么目的,整體而言,機器人市場需求只增不降。在多種因素的引誘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再次提速,步入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發展期,或將比第一次浪潮還將巨烈。
未來十個重要基地
自國務院發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來,國內外企業就紛紛瞄準了中國市場,加快開展機器人研發和制造業務。機器人產業基地在政策的扶持下,上海、昆山、唐山、重慶等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引進研發和制造企業,爭相打造當地機器人產業。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的研發步伐也在提速。
上海:2012年機器人產業規模已達60-70億元,已成為國內最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abb、發那科、庫卡、安川等機器人巨頭均已在上海設有總部或基地,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沈陽新松在上海設有子公司,本地企業上海沃迪自動化裝備公司在搬運碼垛機器人領域國內領先。同時,上海交大、上海大學、上海電氣zy研究院等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為產業發展積蓄能量。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
根據上海機器人產業規劃,到2015年上海機器人產業產值力爭達到200億元,2020年達到600億至800億元,占全國50%以上份額。據介紹,未來上海將立足機器人產業化和示范應用兩個環節,聚焦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壯大發展機器人本體研發制造,突破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系統等三大核心功能部件,拓展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使上海成為我國最大產業機器人基地、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中心、高端制造中心、分服務中心和應用中心。目前寶鋼集團、上海電氣正積極研究介入機器人產業。
從布局來看,浦東和寶山有可能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機器人產業園區。位于上海寶山區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正式獲批,該園區計劃實現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集群。該園區到2017年要引進國內外機器人制造相關企業機構600家,計劃招商引資額度達到200億元,力爭成為中國智能裝備制造業的示范基地。
天津:2012年,濱海新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已經突破1.4萬億元,其中工業自動化比例占到了20%左右,這一比例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工業自動化產業比重占總產值的8%左右。數控及自動化技術已延伸至濱海新區的航天航空、石油化工、機械加工、精密儀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制造、農業養殖等多個支柱產業中。
根據《天津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時期,天津市將培育發展物聯網、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電子四個戰略性新興領域;支持工業機器人、警用機器人、安全機器人、礦山機器人、水下機器人、醫用微創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到2015年,形成年產各類機器人5000個的生產能力,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
重慶:2013年4月,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盟在璧山正式宣告成立。該聯盟將成為重慶市主推產業鏈形成和政企溝通的重要平臺,首期吸納了53家企業。重慶將機器人產業作為重大戰略產業加以推進,奮斗目標是成為國內重要的機器人生產基地,到2020年重慶機器人產業規模將能夠達到1500億元。
目前,璧山縣已被重慶市確定為特種機器人生產基地。根據規劃,通過3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末,璧山縣智能機器人產業將初具規模,智能機器人產業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到2020年,成為技術水平領先、產業特色突出、國內知名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制造基地。
昆山:是昆山重點發展的十大特色產業基地之一,2012年獲批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截至2012年,機器人產業基地已吸引華恒、吉陽、柯昆、徠斯、澳昆、高晟等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的高端企業25家,吸引投資總額超15億元,2011年實現銷售35億元,2012年實現41億元。目標到2013年實現產值70億元,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5家;到2015年形成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兩大類產品完整產業鏈,建成省級研發機構和工程技術中心20家,年產值200億元。
徐州: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產業園已初步形成焊接機器人、包裝機器人、高空作業機器人等多個系列,目前已入駐的機器人產業企業達20多家,實現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
根據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產業園發展規劃,開發區機器人產業將在工業機器人的基礎上,發展服務機器人等新領域。力爭通過3至5年,全區機器人產業規模達50億元左右,10年內增至200億元至300億元。為了推動開發區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開發區專門每年設立了500萬元的政府引導資金,制訂了包括所得稅優惠,產學研合作以及示范工程等8個方面的產業扶持政策。
常州:位于武進高新區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園核心規劃5003畝,分為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和智能裝備產業生產基地兩個部分,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智能紡機等,聚集了銘賽機器人、遠量機器人、漢迪機器人、新瑞機械、卡爾邁耶、五洋紡機、常礦起重機械等43家企業。2012年,常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園營收突破25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40%。
根據常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園發展規劃,到2015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園將培育產值超過50億元的企業1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4家以上;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平臺,形成我國“兩化融合”示范基地,產業規模力爭達到238億元以上。
唐山:機器人產業作為河北省唐山國家高新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了一批包括唐山松下、開元等龍頭企業。唐山高新區焊接機器人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30%,礦用搶險機器人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量產。目前產業規模已達到20億元,主要技術指標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到2015年,全市形成年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1家、10億元以上企業2家、年產值1億元以上企業5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企業20家,建成我國富有特色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哈爾濱:2013年以來,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開展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工作,目前已依托哈南工業新城規劃辟建了3平方公里機器人產業園區,一期正在進行15萬平方米的起步區建設,可為入區企業提供可直接入駐的標準化廠房、辦公場所、配套生活及其他服務設施。目前哈經開區已經與10余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
在機器人產業園發展上,哈南工業新城將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聯合的協同創新機制,立足機器人產業化和示范應用兩個環節,面向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聚焦機器人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控制器等機器人核心部件、機器人系統集成等重點方向,力爭使機器人產業園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產業機器人基地、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中心、高端制造中心、服務中心和應用中心。
2013年4月,哈經開區正積極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聯系,力爭實現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園”。同時,哈經開區篩選出30家國外著名機器人企業、50家國內主要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企業,按圖索驥,迅速展開機器人產業大招商工作,目前已有德國kuka機器人合資項目、富士康機器人項目、日本安川電機機器人項目、哈爾濱工業大學高性能殘疾人假手項目等10余個國內外機器人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青島: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位于青島國家高新區先進裝備制造區內,產業園占地1000畝,將重點吸引日本、韓國、歐美以及中國國內的優秀機器人研發制造企業以及配套企業入駐。2013年5月,青島高新區分別與五個機器人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安川電機、海爾集團、橡膠谷公司、雷霆重工、碩泰科技等一批機器人產業重點項目落戶產業園。
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著力打造我國北方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2012年高新區高端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24.7億元,其中機器人產業產值1.5億元。
到2023年年底,產業園成長為山東乃至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機器人示范園區,以研發設計和應用服務為特色,覆蓋整個產業鏈。
近期(2013年-2015年):引入機器人相關企業(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達30家,主要以整機應用服務類研發、生產企業為主。
中期(2015年-2018年):繼續引入企業達40家,重點培育壯大園區內企業,誕生1家過億級企業,2-3家超5千萬級企業,類型包含整機生產、服務應用以及研發設計。
遠期(2018年-2023年):企業規模超50家,培育3億元規模以上企業1-2家,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3-4家,上市企業2家,企業類型覆蓋全產業鏈,偏重于研發設計和應用服務。
沈撫新城
沈撫新城:已在其產業區規劃5平方公里作為沈撫新城機器人產業基地建設用地,產業定位是重點發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現有機器人和智能產業在建項目3個,投資總額42億元,包括罕王微谷、省電子研究設計院、申江萬國數據庫;在談和重點推進的項目有12個,投資總額120億元,包括金地綠利機器人產業園、香港紐克瑞森集團自動碼垛機器人、自動裝箱機器人、成都佳士科技焊接機器人、廈門思爾特機器人、馬丁路德機器人、凱爾達數控切割、香港曼羅蘭與美程在線合作的機器人智能印刷項目等。
預計到2017年末,沈撫新城將完成5平方公里整體規劃建設,初步形成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的機器人產業基地,引進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級機器人科研院所和企業技術中心,帶動沈撫新城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升級換代,培育產值超億元機器人企業50家,年實現機器人產業產值500億元。力爭用5年時間,將沈撫新城打造成國內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發、生產的重點集聚區,2030年建成國內最大、國際有影響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