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廣州國際工業自動化技術及裝備展覽會于2013年3月4至6日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隆重舉行,展會匯聚來自15個國家及地區超過500家參展商,當中逾半為國際知名品牌。展示控制系統、工業自動化軟件、機械驅動系統及傳感技術的最新發展。展會期間,中國機器人網對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進行了采訪。
采訪者:中國機器人網 首席運營官 趙勇(以下簡稱“趙”)

中國機器人網首席運營官趙勇(左)和廣州數控機器人總部副總工程師李伯基(右)
趙:今天有幸和李總聊聊,您對今后機器人的推廣應用有什么看法?
李:現在我感覺機器人的宣傳推廣,不是簡單的靠派資料就能達到目的,最近我也有參加政府方面的討論。首先,機器人的發展與其他產品有點不一樣,區別主要在哪里呢?機器人不光是賣掉產品就行了,它后面還有自動化應用的一條產業鏈,需要把上游的公司、下游的集成公司、供應公司全部聯系起來。確定方案怎么做,才能心中有數,才能賣得動。這是機器人產品本身的特點。其次,客戶的理解過程也有個誤區,會認為機器人買回去之后就像一個人,很智能的什么都可以判斷,什么都可以完成。可是不對,機器人是沒有眼睛的,沒有思維的,需要預做很多步驟,涉及的設備要進行自動化改造,結果發現要投入很多錢,才能把這個機器人用得上。舉個例子,假如我送個服務機器人給你家里,保證把你家里搞得亂七八糟。實際上你需要重新設置一些按鈕、信號、軌跡,機器人才能在家里為你服務。就是這個原理。所以用戶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第三,應用機器人的那些大公司需要破壞自己原來的工藝路線,原來是人工操作,突然要使用機器人,場地就這么大,要改造,很難,除非新建廠房,因此要重新考慮工藝布局,牽扯的因素更多。所以我覺得推廣機器人的難點就在這里。第一,我們的產業鏈要連成一片才行;第二,用戶要去怎么理解這個事情;第三、那些大公司大客戶要面臨更大的投資。所以推廣起來很難,絕不像試用一下化妝品那么簡單,需要有很大的決心。
趙:李總說的都是切切實實的問題,是矛盾非常突出的幾個問題。作為走在前列的國有品牌機器人公司,廣數2012年的銷售情況怎么樣?
李:我們去年做了170多臺。中國機床行業2012年十大新聞,其中第五條就是廣州數控量產超過100臺。
趙:去年銷售的100多臺機器人,都用在哪些行業?
李:加工行業比較多(機床上下料)。因為廣數有個優勢,就是它本身就是做數控系統出身,跟機床行業有緊密的聯系,現在我們一推廣,就有很多廠家響應。主要布局還是在江浙、廣東一帶敢于嘗鮮的企業。內地相對保守,但重慶情況較好。
趙:您覺得愿意嘗試使用機器人的企業出發點在哪里?是招工難,用工成本高,還是老板本身就敢于嘗鮮?
李:首先,還是觀念問題,這些企業接受新生事物不像內地那么慢,一般有七八成想法就馬上實施,這也是江浙,特別是浙江人的一個特點;其次,那一帶的自動化集成公司很強勢,特別是江蘇一帶,像參加今天這種展會的自動化公司,它會拉一批(產品)過去馬上用起來。比如我們系統的一家代理商,不懂機器人,但它下游的一個用戶很懂機器人,現在我們就要串聯起這些公司,這是最好的一個推廣方式。另外,這些廠商用過國外的產品,有應用經驗,同時,他們也看中“廣數”這個品牌,如果想在搶先一步國內做我們的一級代理,也必須要冒點風險,如果等到很成熟再進來機會就很少了。
趙:是不是意味著廣數的對外銷售大部分要依賴這些集成公司?那實際上我們的模式和國外的一些機器人廠家是一樣的。
李:對。它的規律就是這樣的,我剛才也說了三個原因。如果一臺一臺的賣,什么時候才能賣到一萬臺呢?集成商可以分擔很多工作。目前已經有系統集成商單個項目50多臺機器人的訂單,我們在跟進這個事情。
趙:2013年廣數的銷售目標大概是多少?
李:1000臺。現在我們內部也做了一個調整,3月2號剛剛成立了智能裝備工程部,這不僅僅是個銷售部,工程部的概念,是把我們廣數比較好的技術人員和工程人員組成一個大概60人的隊伍,專門做這些方案,把它細分。
趙:我認為好用的是最管用的,不是說產品要做的多漂亮,實用主義永遠是第一位的。
李:我們現在也是想這個辦法。你看我們參展不是簡單的擺放一個機器人,而是配合兩個機槽上下料,這種單元是最多的,技術含量不是很高,但客戶容易看得清楚。這就是中國從中低端走起的一個很廣闊的市場。我們和國外廠商的錯位就在這里,所以你看我們展臺的觀眾也非常多。珠三角的企業主要還是從事中低端的加工,只是用機器人替代人工的一個轉換過程,不像汽車行業全自動那么高端,而且資金實力也沒那么強。
趙:工業機器人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相信經過一兩年可以有很大的變化,我們也到國外廠商那邊去參觀學習,其實他們不會把設計放在中國,只是在這里開設工廠進行組裝,搞一些集成。國外有些廠商的服務費用非常高,比如國內某企業早期使用日本的機器人,結果用了一段時間,發現維修費用非常昂貴,零部件也貴,你又只能使用它的零部件,不能用國產的替代。倒逼之下,這家企業決定自己來做機器人。國有品牌也有自己的優勢,就像汽車、家電、電子和機床行業一樣,開始都是國外品牌占據優勢,可是現在很多都已慢慢退出中國市場。
趙:中國機器人產業處于初期起步階段,群雄逐鹿,未來三到五年的市場格局您怎么看?
李:第一,我覺得我們的特點就是這樣,做事喜歡一窩蜂,搶奪材料資源,打低價格,光伏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就需要政府加以控制和引導。機器人也面臨這個局面,我們感到很憂慮。第二,產品的技術構成,現在關鍵零部件中國還沒能突破,比如減速器(關節),技術要求我們還做不到,全部由日本壟斷,現在我們的機床關鍵零部件還是要買臺灣的。
趙:廣數的機器人產品已經系列化了,以往哪個機型銷售情況最好?
李:8公斤,20公斤,50公斤這三個機型,我們主要是占據小規格市場,規格能不能適應客戶的需求,還是我們的主攻方向。
趙:與國內同行相比,廣數的優勢在哪里?
李: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的,100%知識產權,同時也具備成本優勢。示范性推廣可以給出很大優惠,性價比更好。
關于廣州數控: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廣州數控、GSK)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國內技術領先的專業成套機床數控系統供應商。主營業務有:數控系統、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研發生產,數控機床連鎖營銷、機床數控化工程,工業機器人、精密數控注塑機研制,數控高技能人才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