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機器人與自動化應用速度的飛速增長,世界的“機器人密度”也在不斷提高。從各國的機器人密度來看,排在前面的是韓國(1000臺/萬人)、新加坡(670臺/萬人)和日本(399臺/萬人)。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2021年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韓國機器人密度在2018年以來連續第二年輸給新加坡后,在2021年又回到了世界機器人密度最高的位置。
韓國憑借其優秀的制造能力和軟件領域的較強競爭力,在機器人領域發展潛力巨大。其中,作為韓國NO.1的機器人企業現代機器人自2003年便開始投入中國市場,并于今年3月,在中國落地投產了其首座海外生產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此座工廠不僅將面向中國市場提供服務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還將率先引進服務型防疫消毒機器人,喊出的口號是:在“后疫情”時代,用工業自動化技術,助力中國服務行業智能化升級。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機器人應用主戰場
2022年10月13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在法蘭克福發布新的全球機器人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達517385臺,堪稱巔峰之年,同比增長31%,超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8年,增加幅度為22%。
亞洲仍是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2021年所有新部署的機器人中,74%安裝在亞洲。
中國是最大的應用市場,同比增長51%,出貨量為268195臺,相當于全球其他地區安裝的所有機器人的總和。在役機器人存量突破百萬大關,同比增長27%。
日本僅次于中國,是工業機器人第二大市場,2021年裝機量增長22%,達到47182臺,在役機器人存量為393326臺,同比增長5%。這是在歷經兩年所有主要應用行業的全面下跌后,2021年開始再次回升。日本是全球至關重要的機器人制造國,2021年工業機器人出口量高達186102臺,創歷史新高。
韓國的機器人年裝機量排在中國、日本、美國之后,為全球第四位。2021年安裝機器人31083臺,同比小幅增長2%。這是繼連續四年下跌后首次回升。其機器人在役存量為366227臺,同比增加7%。
服務機器人行業進入快速爆發期,市場馬太效應初顯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7年至2021年間,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從46億美元增加到75億美元,年均增長13.0%,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從12億美元增加到49億美元,年均增長42.2%。中國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占全球比重分別從2017年的28.2%和18.2%提高到2021年的42.9%和28.5%。
中國電子協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預計到2024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有望增長到290億美元。
據央視網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2.2萬套,同比增長5.4%,而服務機器人產量達353萬套,同比增長9.6%。
據《2022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三年來,中國服務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增長296%,已經超過10萬家。另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機器人相關企業融資事件共計500起,融資總額近840億元。
由于起步較早,市場周期長且驗證成熟,中國服務機器人企業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標桿。在ChatGPT等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熱潮的加持推動下,以及隨著中國市場人口老齡化在2025年左右迎來大潮,國內外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會進一步拉動,需求迎來放量增長。
能否在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作為韓國NO.1的機器人企業,現代機器人始于1984年創立的韓國現代重工機器人事業部,擁有近40年深厚的機器人研發、生產、應用經驗。產品涵蓋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潔凈機器人、智能工廠解決方案以及服務機器人等多個領域品類,產品廣泛應用到工業制造、服務等行業。
其汽車車身焊接機器人、潔凈機器人先后被評選為世界一流商品。產品還通過了歐洲CE、北美NRTL、俄羅斯Gost-R、Functional safety認證、防爆認證等技術認證。現代機器人業務現已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于2003年正式投入中國市場。
2023年,現代機器人繼續加大中國市場投入。3月,首座海外生產基地在中國江蘇落地投產,將面向中國市場提供服務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并且率先引進了服務型防疫消毒機器人,在“后疫情”時代,用工業自動化技術,助力中國服務行業智能化升級。
時至今日,現代機器人的點焊、弧焊、搬運及噴漆機器人等系列產品已經廣泛運用到了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能源、電子電器、軌道交通、家電、機械加工等行業的生產過程中,幫助各領域實現自動化升級。
可以說的是,如今,現代機器人已然成為韓國制造業自動化的代言人。那么,憑借其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豐富應用經驗又能否在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闖出一片天地?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