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省市發布智能建造相關方案與通知,全面推進建筑領域智能進程。
例如深圳市政府印發的《深圳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到2023年末全市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體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末全市納入智能建造試點項目累計不少于100個。
《蘇州市2023年度智能建造推進工作要點》也提出試點項目先行應用建筑機器人,2023年5月起,政府投資房建工程單項5萬平方米以上項目,應率先試用成熟建筑機器人;至2023年底,全市單項5萬平方米以上房建工程項目全面使用建筑機器人輔助施工。
合肥則以補貼推動智能建造,對工業、建筑業企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項目,按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對新建民用建筑達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的,按建筑面積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與此同時,湖北、廣東、遼寧、江蘇、河北等多省均發布了推動智能建造的相關實施意見,并陸續在試點城市推進細化規定。
這些政策舉措密集發布,預示著智能建造正在中國步入實踐普及階段。
建筑領域普及智能應用博智林進一步“走出去”
我國傳統的建筑發展方式較為粗放,遺留了高耗能、高排放、低產能等問題,因此“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明確強調,以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為動力。
隨之,各類政策利好出臺,智能建造開始步入大發展階段,多個細分領域的代表企業也順勢快速成長。
例如提供“物聯網+云架構”智慧建筑解決方案的達實智能(SZ002421),目前應用已覆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200+城市、3000+項目。
主攻建筑與社區智慧節能的延華智能(SZ002178),已經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東北、西南、海南、河南等八個區域成功構建業務網絡。
以建筑機器人為核心的碧桂園(HK02007)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簡稱“博智林”),截止今年2月已有28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30個省份超60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1700臺,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千萬平方米。
在建筑機器人研發、生產與應用的基礎上,博智林還同步研產BIM數字化、新型建筑工業化等產品,在“BIM+FMS+WMS+建筑機器人多機施工系統”等領域實現首發優勢,成為行業領先的智能建造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總部大樓)
2023年,伴隨全國多地對智能建造提出量化要求,并大力普及各類建筑智能化實踐,上述科技企業的發展前景被進一步拉開。
以博智林為例,目前其建筑機器人的應用范圍已經從碧桂園自己的項目,拓展至其他企業客戶項目,并從商品房項目擴寬到保障房、城市公建項目等,市場化程度和業務規模均有明顯提升。
據了解,目前碧桂園建筑機器人已服務了中鐵城建、中建五局、中國五冶、中鐵建工、中交一公司、北京建工四局、華潤置地、西安高科新建等企業,參與其部分項目建設。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旗下沙湖安居項目、宜昌商校青年安居項目等保障房項目,以及梅州市醫學科學院大樓等公建項目的建設現場,都有碧桂園建筑機器人的身影。
并且因建筑機器人的大量參與,深圳和宜昌的項目均成為當地“首個建筑機器人綜合利用項目”,將分別供應2671套和560套(不含264個車位)保障性住宅房源,是當地重要民生工程。

(博智林機器人應用于深圳沙湖安居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博智林室內噴涂機器人進入香港參與公屋建設,以15分鐘、覆蓋率90%的優越成果,受到香港房屋署的肯定;4月香港建造商會一行前往博智林機器人調研,交流碧桂園建筑機器人在香港地區的推廣應用;5月馬來西亞MGBBERHAD創建集團一行參觀博智林機器人,并探討馬來西亞應用建筑機器人的適用性與可行性......博智林一系列擴容的有益嘗試,不僅拉開了碧桂園自己的業務前景,也為內地自研自制建筑機器人“走出去”增加了一份底氣,提升著中國智能建造的信心。

(香港房屋署工程師現場操作博智林機器人)
精準應對三大難題成為建筑業轉型關鍵力量
落到實處,近期政策密集鼓勵智能建造發展,更重要原因在于以科技推動建筑行業向綠色、安全、高效、品質轉型升級。
因為相較人工,建筑機器人投入應用的項目,明顯效率更高,也更人性化。
例如在中鐵城建首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湖南長沙智谷壹品”,博智林地面整平機器人的參與完全改變了這一環節的施工程序。
原本需工人手扶設備進出操作平面作業,容易留下腳印,還要針對留下的腳印反復抹平,增加了工序。采用機器人,工人則無需進入操作平面,可以通過遙控讓機器人激光鎖定、自動標高、規劃路徑、完成混凝土澆筑……整個過程自動運作一氣呵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水平度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

(地面整平機器人作業現場)
在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方面,以碧桂園多款建筑機器人也有突出嘗試。據悉,流動制磚車在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鳳桐花園“上崗”后,累計消納建筑垃圾450噸,生產出20多萬塊路面彩磚,這一過程中顯著減少了原料采購和建廢清運成本、粉塵污染和運輸排放。

(博智林機器人流動制磚車)
可見,建筑機器人精準應對了中國建筑行業產值提振、降耗節能、建筑工人數量減少三大難題,智能工具的普及應用是大勢所趨。
而這也是大力支持碧桂園等智能建造企業發展的意義所在。如住建部信息中心專家在調研博智林時所言,深切聆聽其推進智能建造過程中的優勢與挑戰,才能共同從政策、監管、技術等層面探討智能建造發展的可行路徑,推動建筑業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