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國前沿科技創新治理之道與策——北京市科協專業智庫“論策論道”沙龍舉行,并發布《2022中國前沿科技創新治理動態與展望》。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前沿科技創新治理將成為國家治理的重要議題。
中國在前沿科技創新治理能力方面面臨挑戰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發展管理系教授、北京市科協前沿科技倫理智庫基地首席專家、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李建軍發布《2022中國前沿科技創新治理動態與展望》時表示,2022年是中國科技創新治理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中國不僅在新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基本法》和《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中,對建立和完善科技監督體系、加強科技倫理治理做出明確規定,而且在貫徹落實科技創新治理的法律規范和倫理意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創新治理領域制定了一些行業規范和地方法規。”
他也坦言,目前中國在前沿科技創新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方面依然面臨挑戰。比如,前沿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相對滯后,可落地的法律法規比較欠缺,缺乏可實施的科技創新倫理審查辦法、工作細則和具體機制,而且前沿科技創新治理領域發展不平衡,對前沿科技創新活動進行倫理審查和監管的制度化建設依然面臨很多挑戰。
顛覆性科技創新帶來新問題,中國將統籌科創發展和安全風險治理
報告指出,展望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勇闖前沿科技創新的“無人區”并取得系列原始創新和重大創新突破,中國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和戰略優勢將日益增強,對前沿科技創新風險治理的責任和義務也與日俱增。
面對前沿科技創新治理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和新挑戰,中國將通過系列體制機制創新全面統籌前沿科技創新發展和安全風險治理,以強化中國前沿科技創新的競爭優勢和全球領導力。
李建軍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生成性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全球掀起現象級的人工智能創新競爭浪潮和顛覆性的產業變革,基因編輯、人工生命、異種移植和腦機接口等前沿生命科學研究與創新,在不斷豐富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機理認知的同時,預示著更多可能性及巨大的商業潛力。然而,這些前沿科技領域出現的系列顛覆性科技創新也帶來了全新的社會的、法律的和倫理的問題,迫切要求政府、科研機構和商業企業審慎推進相關科技創新成果的商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