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隊伍正在做參賽前準備。記者符彩云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4月27日消息(記者符彩云)作為2023先進機器人與仿真技術大會活動之一,4月26日下午,2023MATE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E級別中國大陸區域賽首個現場賽在三亞舉辦。水下比賽現場,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高校的代表隊帶著各自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展現青春激昂的風采。
據悉,MATE競賽覆蓋42個地區的區域選拔賽及全球總決賽,每年舉辦一次,現已成功舉辦21屆,該賽事是全球水下機器人領域最具規模、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際賽事。比賽通過完成水下操作任務、產品展示、答辯等環節進行,分別從產品演示、工程與推廣、安全三個方面得分。

水下比賽現場。記者符彩云攝
該賽事以模擬創業公司的概念,為學生提供展示在機器人設計、機器人操作、機器人演示等方面綜合能力的平臺。同時,MATE大賽的考察點更加貼近現實世界,在題目選擇上關注海洋可持續發展、海洋產業等內容,考察點也更加全面,參賽團隊需要在批判性思考、團隊協作、創新創業等各方面都表現突出。強化學生學科理論素養、新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搭建起相互學習、交流友誼的橋梁。
在約1.45m深的水池里,只見機器人緩緩潛入水中。水中已放置好道具,模擬真實的海洋環境。各團隊的學生們則分工協作,分別在水池邊和電腦前觀察操作。
水下機器人能潛入水中代替人完成某些操作。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機器人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水下機器人應用場景十分廣泛,通過水下目標探測和識別、水下導航定位、水下通信等高新科學技術,水下機器人可實現水下打撈救援、水下探測、水下資源開采、水下觀測、偵查監測、深海探礦、水文考古、反水雷等功能。

水下比賽現場。記者符彩云攝
每個機器人在下水前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查。水下任務分成三大部分,每個大任務包括若干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下面又有若干個步驟組成,每完成一個步驟都有相應的得分。參賽隊伍需要在15分鐘內完成任務。安裝浮動太陽能電池板陣列、清除漂浮風力渦輪機的基礎和系泊線上的生物污垢、進入“常駐ROV”停靠站、把魚苗運送到安全釋放區……評分表上,每項任務都列出了評分細則。任務之繁重,讓參賽學生都捏了把汗。
參加完第一輪比賽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生管子淳還沒從緊張的氛圍中緩過來。他說,“這次經歷很有意義。在大家合作努力下,我們盡所能完成了第一輪比賽。參加比賽,也使我更加了解海洋的真實情況。一方面,對參賽者來說是一次海洋知識科普;另一方面,對參觀比賽的人來說,也能夠引起他們對海洋的關注,呼吁更多人參與海洋保護。”

水下機器人。記者符彩云攝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王揚也表示收獲頗豐。“我們學校有一支水下機器人團隊。從2014年起我們就開始參加比賽,一直在積累技術和經驗。這些年來,我也發現更多人進入機器人領域。因為不論是參賽隊還是零部件的選擇都越來越多。我們也希望這項賽事能越辦越好。”
在本次比賽專業賽選拔中,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分別獲得第一、第二、第三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和江蘇海洋大學也分別在表演賽中各展風采。
“海洋是機器人發展的熱土。我相信海南本土高校通過此次觀摩學習,來年也能取得好成績。”中國仿真學會機器人專委會賽事總監趙建平表示,接下來,希望能與三亞涉海企業、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入駐高校開展合作,舉辦更多“機器人+”行業盛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