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行業龍頭,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333.SZ,以下簡稱“美的集團”)近兩年開始押注ToB業務。
11月15日,美的集團公告披露,庫卡少數股東持有的全部庫卡股份已由美的集團全資子公司美的電氣完成收購。收購完成后,美的電氣通過其全資境外子公司間接合計持有庫卡100%股權。
庫卡作為世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完全持股意味著美的集團可以徹底掌握庫卡的管理、經營和技術,為美的集團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事實上,美的集團從2015年就開始收購庫卡股權,以謀求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布局。
方洪波作為職業經理人,通過戰略收購庫卡成熟業務,正帶領美的將ToB業務打造成公司發展的第二增長引擎。
01深度聚焦白色家電
1992年,25歲的方洪波辭去國企二汽的工作來到廣東順德。輾轉多次后,他進入美的做內刊編輯。
后一年,方洪波在《南方日報》頭版發表文章《何享健:“美的”號艦長》,受到了董事長何享健的關注,被提拔為總裁辦秘書科副科長。隨后兩年,方洪波都跟隨何享健外出考察。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方洪波被提拔為廣告經理。
1997年,何享健按照產業將美的集團劃分為空調、風扇、電飯煲、小家電、機電5個獨立事業部,方洪波升任空調事業部副總經理兼營銷部總經理。在這個位置上,方洪波“舍棄”了市場原有代理龍頭,重新發展優質客戶;同時招聘大學生搭建營銷團隊,建立起體系化營銷模式。接手一年,方洪波就讓美的空調銷量翻了一倍。
2000年,方洪波升職為空調事業部總經理,后一年方洪波成為美的集團副總裁,兼任空調事業部總經理,開始了他作為職業經理人的正式生涯。
在方洪波的帶領下,美的集團開啟了大規模擴張。方洪波主導收購了榮事達、華凌、春華、小天鵝等企業,與日本東芝和美國開利等企業達成了互相持股的戰略合作。通過收購、并購成熟業務,美的集團加強了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品類的競爭優勢,也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地位。
2010年,美的集團營業收入達1102.72億元,何享健提出“再造一個美的”的計劃,定下了2015年實現2000億元的目標。2012年8月,方洪波從何享健手中接任美的集團董事長的位置,正式掌舵美的集團。
彼時的家電行業依靠低成本和大規模實現了高速發展,但政策的轉向給行業踩下了剎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扶持政策退出,房地產調控加強,行業進入調整期。
美的集團也不例外。2012年美的集團營收由前一年的1341.16億元降至1026.51億元,凈利潤由66.52億元降至61.41億元。
方洪波意識到,美的集團必須進行改革,從規模導向轉為利潤導向。在產品線上,幾乎砍去所有非家電業務,精簡產品線,重新聚焦白色家電;在組織架構上,進行裁員,并進行“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去科層化”的架構調整;在營銷渠道上,裁掉大半代理商,開始鋪設線上渠道。
隨后,方洪波定下了“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的方針,推動美的25個獨立的產品事業部整體上市——美的集團于2013年9月18日通過換股吸收合并美的電器的方式整體上市。
2015年,美的集團營收達到1384.41億元,基本回到了2011年的水平,凈利潤127.07億元,較2011年翻了一番。2016年,美的首次成為世界500強公司;后一年,美的集團營收2407.12億元,實現了何享健7年前定下的目標。
此時,方洪波也在思考如何打造美的集團的第二增長引擎。
02盯上工業機器人
在方洪波的構思中,美的集團并不是單純的家電企業,而是科技集團,ToB成為了他的選擇。
在2020年年報中,美的集團首次提出將以科技領先為核心,實現ToB和ToC業務的并重發展。
美的集團將業務劃分為智能家居事業群、機電事業群、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和數字化創新業務。后一年,美的集團將機電事業群升級為工業技術事業群,暖通樓宇事業部升級為樓宇科技事業部。
由此,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數字化創新業務成為了美的集團ToB的四大方向。在美的集團的規劃中,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將是ToB業務的爆發點。
在機器人與自動化布局上,方洪波通過收購成熟業務展開布局。2015年,美的集團首次入股庫卡,開啟了自己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兩年后,美的集團成為庫卡的控股股東,直至今年將其全部收購。
對這筆收購,美的集團表示,未來將推進庫卡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加大對產品開發應用的投入,以及對核心部件、軟件系統的研發創新。
同時,基于制造業的柔性需求、人口紅利的衰竭、創新技術的發展等因素,工業機器人存在著較大的成長空間與發展前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5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
目前國內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美的集團收購庫卡的首要目的還是占領國內市場,同時將打通庫卡與美的集團內部資源的協同共享,不斷拓展業務邊界。
在樓宇科技方面,美的集團的業務基于中央空調展開——樓宇科技事業部前身便是中央空調事業部,提供樓宇自控、暖通、電梯等一體化的樓宇智慧解決方案。
美的集團作為空調市場龍頭,深耕中央空調多年。多年的技術沉淀和品牌渠道優勢,成為美的集團布局樓宇科技業務的基礎。在電梯方面,美的集團通過收購菱王電梯,完成了初步布局。此后,形成了菱王專注載貨、LINVOL聚焦數智的雙品牌電梯定位。
智慧樓宇行業興起于2020年,在碳達峰、碳中和之下,將迎來一波增長。在財報中,美的集團表示,整體來看,智慧樓宇產業僅國內收入規模就有近4000億元,行業復合年均增長率大概率在5%~10%之間。
方洪波對美的集團的期望是,成為C端和B端并重的企業,但目前來看,兩端似乎都面臨著一些挑戰。
03行業寒冬如何突圍?
美的集團的基本盤智能家居業務群,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862億元,同比增長僅1.7%。2021年營收2349億元,同比增長13%。
增長放緩背后,其實是家電行業持續疲軟。奧維云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國內零售規模為5103億元,同比下降6.1%。零售額占比靠前的空調、彩電和冰箱分別為1146億元、768億元和678億元,較2021年同期分別下降7%、3.3%和11.4%。
而另一邊的ToB業務,仍需要美的集團持續培育。
據2022年第三季度報,前三季度美的集團總營收2703.67億元,其中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及數字化創新業務分別營收170億元、179億元、195億元、8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4.84%、22.65%、5.72%、37.3%。
雖然增速跑贏了智能家居業務群,但整體營收僅625億元,占總營收的23.12%。距離B端、C端并重的戰略布局尚有一段距離。
同時,方洪波在去年提出了“寒冬論”——美的集團對未來3年的形勢并不樂觀,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比之前會更加艱難。
基于這個判斷,美的集團收縮了一些非戰略性業務。ToC家電核心品類保留并加強。規模小、影響集團整體盈利水平的母嬰、寵物等細分品類將優化。ToB保留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樓宇科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儲能“四大”,萬東醫療、安得智聯、美云智數、美智光電“四小”,其他關停并轉。
在前所未有的“寒冬”之下,美的集團這艘3000億元市值的巨艦最終將駛向何方,方洪波可能還需要好好想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