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根據研究機構最近進行一項調查,英國在全球互聯網自由度排行榜中名列首位,但該國圍繞限制網絡言論的新法律可能會改變這一點。
互聯網在起初被設計成為地球上的公共廣場,本來是一個自由而充滿活力的交流商品、服務和思想的論壇,但隨著網絡審查和各國政府對數據的封鎖,互聯網自由日益受到限制。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數據本地化法規,禁止信息在境外傳播,這加深了已經支離破碎的全球互聯網格局中的分歧。
然而,英國似乎與這一趨勢背道而馳。數據中心代理服務商Proxyrack在其最近發布的分析報告中將英國列為全球互聯網限制最少國家,其次是日本、德國、法國和美國。該公司的分析基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審查水平、社交媒體限制、互聯網用戶的比例。基于這些標準,Proxyrack將英國描述為所謂的“互聯網自由”的世界領導者,并聲稱這是互聯網自由的最基本權利。

英國在Proxyrack的分析報告中獲得高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因于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對英國互聯網格局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更加成熟的分析。根據該機構關于英國網絡的最新報告,在政府對互聯網基礎設施控制的有限規模、網上信息格局的多樣性、公民社會組織的能力等因素方面,英國在全球排名很高。報告指出,與許多其他國家不同,英國并不經常限制連接,英國公眾可以上網組建社區和運動,特別是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
這些自由是由網絡基礎設施所支撐的,其完善的基礎設施使英國能夠接入互聯網的人均人口比例高得多。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彌合城鄉之間數字鴻溝的共同努力,英國政府在去年啟動了一個名為“千兆工程”的大規模數字基礎設施項目。廣泛的互聯網接入如何轉化為經濟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英國企業的電子商務銷售額總計為6689億英鎊,與2018年的6397億英鎊相比有所增長。
英國的互聯網自由
然而,英國管理其互聯網領域相對自由的方式最近面臨新的壓力,其中之一是與國外電信巨頭開展合作受到限制。在歐洲和北美普遍擔心此類合作仍存在安全風險之際,英國禁止國外通信商進一步參與該國的5G網絡建設。此外,英國《電信安全法》上月生效,要求加強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內部運營和供應鏈安全,在網絡安全問題解決之前,可能面臨最高每天10萬英鎊或企業營業額10%的罰款。
圍繞內容的新法規也在挑戰英國迄今在互聯網治理方面享有自由的聲譽。到目前為止,與其他國家相比,英國政府在向社交媒體發出下架要求方面相對自由——截至2020年,英國僅向谷歌、Twitter和Facebook發出了16544份此類命令,而德國和韓國分別發出了18345份和19881份,而隨著《網絡安全法案》(OSB)的通過,英國的內容審查制度將大幅收緊。
英國政府在去年5月推出的《網絡安全法案》是該國政府的一種嘗試,旨在加強社交媒體和其他公司在監管其平臺上的非法、濫用和危險內容方面的法律責任。最重要的是,該法案將對社交媒體平臺提出一項“主動技術”要求,要求其迅速識別并刪除對未成年用戶合法但有害的內容,其中可能包括自殘、飲食失調和厭女癥等相關內容。
該法案關注未成年人用戶而不是所有年齡段的消費者,這是因為英國政府最近做出讓步以回應批評,這些措施將嚴重影響數百萬名英國公民的言論自由。慈善機構Article 19的法律官員Chantal Joris說:“這是我們長期以來與聯盟中的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倡導的事情,例如Big Brother Watch和Index on Censorship。”但Joris表示,這并不是一場完全的勝利,因為社交媒體平臺將采取低風險的做法,刪除任何可能被視為非法或有害內容的內容,從而有可能不分青紅皂白或不負責任地刪除內容。
她說:“社交媒體平臺會由于過于謹慎而犯錯。他們不想面臨巨額罰款,所以會采取低風險的方法,通常會刪除可能具有爭議的內容。”
此外,《網絡安全法案》還提議削弱WhatsApp等消息平臺的加密標準,以便執法機構更好地調查犯罪活動,同時強制采用客戶端掃描等自動內容審核解決方案,以監管非法內容在這些通信網絡中的傳播。開放權利組織執行董事Jim Killock表示,這些措施是英國政府對所有平臺用戶個人自由的不可接受的侵犯,他認為4000萬聊天用戶的隱私受到了這項法案的威脅。
騷擾的自由
盡管英國下議院重新審議該法案的日期尚未確定,但人們普遍認為,該法案將在圣誕節前再次被討論。然而,盡管法律專家和言論自由活動人士繼續就復雜的監管規定進行辯論,但一些人認為,該法案的進一步拖延將給那些在網上接收非法和有害內容的人帶來災難性后果。
國際記者中心(ICFJ)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最近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這種行為的規模,研究報告的作者稱,該研究揭示了“針對女記者的網絡暴力危機”。例如,一項針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調查虛假信息的女記者Marianna Spring的約7.5萬條推文的情緒分析發現,55%的推文詆毀她作為記者的身份,27%的推文內容被視為性別歧視和厭女(癥其余的推文被歸類為普遍的辱罵)。這是說明網絡暴力如何滲透到現實世界的一個教科書式的例子。一名跟蹤者甚至在當地火車站的布告欄上留下了威脅Marianna Spring的信息。
因此,該報告的作者之一、計算機科學教授Kalina Bontcheva表示,“迅速通過網絡安全法案草案至關重要,不僅是出于記者的安全考慮,也是為了限制兒童、少數族裔、公眾人物和所有公民暴露在網絡危害中的機會。”國際記者中心(ICFJ)全球研究主管Julie Posetti博士為此表示,社交媒體平臺必須為它們作為在線有害內容載體的角色負責,“在Twitter最近被馬斯克收購的背景下,這一點更加緊迫。保護用戶不受仇恨言論影響就能實現言論自由,馬斯克并沒有這么表態。”
最近,由于網上有害內容泛濫而導致孩子自殺的一些父母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14歲的Molly Russell在大量觀看與自殺、抑郁、自殘和焦慮相關的社交媒體內容后自殺,她的父親說:“如果我們一直在等待網絡安全法案達到完美,那么我們正在危害年輕人,尤其是那些接觸有害內容的年輕人。”
隨著這些爭論的繼續,英國的互聯網格局正處于范式轉變的風口浪尖——這不僅可能改變數百萬英國公民使用互聯網的方式,還可能危及其自由互聯網治理的聲譽。要想保住這一難得的榮譽,完全取決于政府和公眾在未來幾個月里通過市場、社會行為和法律對互聯網自由進行的限制。(文/Afiq Fit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