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9日消息(記者王洪旭實習生高忠航)“回家后繼續做康復,慢慢地就可以恢復正常行走了。”近日,海南省人民醫院關節外科成功實施兩例機器人輔助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幫助一位股骨頸骨折和一位股骨頭壞死的老人解決行走難題,恢復正常行走功能。

海南省人民醫院關節外科團隊為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下髖關節置換術。醫院供圖
其中,一位60歲的阿婆遭遇車禍,導致左側股骨頸骨折,出現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家人將其送到海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救治,隨后轉到關節外科進一步治療。9月30日,該醫院關節外科團隊為老人實施機器人輔助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第三天老人可以走路了。
10月9日上午,受傷的阿婆順利出院了。海南省人民醫院關節外科醫生王博叮囑阿婆出院后要繼續康復訓練,逐步恢復下肢運動功能;以后生活中不能蹺二郎腿、下蹲等動作,以防止關節脫位。
同一天手術的還有另外一位患者。她因雙側髖部疼痛,行走困難10多年入院治療。經海南省人民醫院骨科醫學中心主任、關節外科主任林堅平診斷,發現其髖關節發育不良,疼痛明顯,無法正常行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具有明確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指征。
對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需要最大化保證髖臼的包容性、穩定性,避免術后脫位發生等。結合患者的身高、影像學資料,林堅平主任建議對患者進行骨科機器人輔助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同時遠程連線國內外關節外科領域知名專家、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中心主任曹力教授,對該病例進行技術細節討論、制訂精密術前規劃。

海南省人民醫院關節外科團隊為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下髖關節置換術。醫院供圖
完善相關手術期準備后,林堅平主刀為患者成功實施了骨科機器人輔助下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過程順利,已于10月7日康復出院。
“出院時,患者可以扶著助行器走路了。”該醫院關節外科醫生林喬表示,這次為患者做了右側手術,一個月后將為其做另一側的髖關節置換。手術前,患者走路左右搖晃,且走不遠,手術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
“骨科機器人的應用,通過量化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讓關節置換與重建手術更加標準化、精準化和個性化。”林堅平表示,大大提高手術效果和假體使用壽命,使患者獲得更多益處。骨科機器人輔助下行人工關節的應用,是未來人工關節置換的潮流,讓患者有更多受益手術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