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腫瘤和主動脈血管重建,對于普通人來說其中任一都是大手術,但近日,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兩件大事兒在一臺手術中被順利完成。9月21日,上游新聞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血管外科近日完成了國內首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輔助腹主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術。
今年39歲的余婷(化名)近日發現自己的腹部出現了明顯的包塊,包塊還會規律性地顫動,如同脈搏跳動一般。余女士來到西南醫院血管外科就診,確診為腹主動脈瘤樣,因為腫瘤的原因,余女士的腹主動脈血管最大直徑已達3.9cm,是正常腹主動脈的3倍,同時,余女士還有雙側雙髂動脈瘤。該院血管內科主任郝迎學介紹,“腹主動脈瘤被喻為人體內的‘定時炸彈’,手術是唯一能夠防止其破裂的方法。”

郝迎學認為余女士較年輕,建議進行開放手術切除動脈瘤,采用人工血管重建余女士腹主動脈和雙髂動脈。然而,傳統開放手術切口上至劍突下至恥骨聯合,創傷大、術后恢復慢。為取得可靠的遠期效果,同時盡可能減少手術創傷,醫生們決定應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系統,對余女士進行腹主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手術。此前,國內尚未開展過此類手術。
在查閱大量國外文獻報道以及進行完善的準備工作后,醫生們決定采用半側臥位,用3個機器人機械臂輔助完成瘤體游離和血管吻合的大部分工作。
9月16日,手術順利進行。血管吻合是機器人的優勢,它靈活的機械手具有7個自由度,可旋轉540°,在瘤體順利分割后,醫生們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很快完成了血管吻合,血流恢復,余女士雙側髂動脈,股動脈搏動良好,手術成功,這樣重大的手術,余女士腹部切口僅有6cm,是傳統開放手術切口的1/5-1/6,目前,余女士正在康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