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股價來看,微創機器人此次發行3620萬股股份,每股定價43.2港元,在11月1日暗盤中,微創機器人暗盤開報44港元,較定價每股43.2港元高出1.85%,暗盤收跌7.29%,報40.05港元。按照發行價計算,微創機器人市值將達417.77 億港元。據悉,手術機器人賽道曾誕生著名牛股直觀外科(Intuitive Surgical),2000年直觀外科剛上市時每股僅有9美元,而今股價超過350美元,市值達千億美元。
微創機器人因其和直觀外科業務的高度相似,被看作是中國的直觀外科。微創機器人能否復制直觀外科的增長神話?截至11月10日16:00,微創醫療機器人報于每股56.45港元,市值約為530.44億港元,可以說市場對微創手術機器人投來了善意的目光。
![]()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是全球行業中唯一一家擁有覆蓋五大主要手術專科(即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及經皮穿刺手術)產品組合的公司,致力于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的醫療器械公司,目前旗下擁有3款旗艦產品,即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蜻蜓眼”)及骨科手術機器人(“鴻鵠”),這些產品均為第III類醫療器械,且均被納入國家藥監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的綠色通道。一路綠燈將微創機器人送上了港股上市。
![]()
然而,必須正視,外科手術機器人發展的并非一片坦途!
首先各種組織發布的指南、建議及研究可能不利于手術機器人產品在目前的中國醫院規模化投入。雖然第九版外科學教材已將外科手術機器人納入教學內容,外科手術機器人相關的專業化書籍也層出不窮。但是真實情況是:政府機構、專業協會、實踐管理團體、私人健康和科學基金會以及專注于各種疾病的組織,可能發布影響現有手術機器人和在研產品的指南、建議或研究。大成本投入的手術機器人會因為第三方的指南、建議或研究而瞬間變得無效。
再者手術機器人的商業化可能因納入醫療保險報銷目錄的可能性而受到影響。企業商業化手術機器人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病人使用后,獲得醫療保險報銷的可能性及幅度,而這不受企業控制。中國有著復雜的醫療保險體系,且該體系正在進行改革。各種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企業不能盈利。
當然,利好因素也極其可觀。
首先,患者對手術機器人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中國市場手術機器人普及率在逐年提高。以骨科手術機器人舉例來看。近年來,全球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主要受關節炎患病率上升及對提升植入物存活率的需求提升所推動。美國于1990年代開始進行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并已經歷數代的更新及提升。中國在2016年首次進行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自此,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因其植入物定位的準確度及一致性提高、令術后疼痛減少及功能較早恢復而日益受到關注。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每年在中國完成的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數量由2015年的零增至2020年的243例,并預期自2020年起按162.8%的復合年增長率進一步增至2026年的79,964例。中國的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于2020年的滲透率為低于0.1%,估計于2026年將達3.1%。
![]()
從市場規模來看,美國目前是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最大市場。美國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80.5百萬美元增至2020年的526.7百萬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5.6%,并預期進一步增至2026年的1,754.0百萬美元,自2020年起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2.2%。
![]()
2020年,中國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14.8百萬美元,由于在近年才被引進中國,故市場規模相對較小。然而,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迅速普及,并獲廣泛接受,且考慮到合資格患者數量眾多及應用滲透率較低,故具有強勁的增長潛質。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國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期將于2026年達到332.3百萬美元。
![]()
于2016年在中國推出首款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后,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已逐漸普及。預計近期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數量將迅速攀升。
![]()
隨著醫學發展的需求,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有著中國特色的增長驅動因素及未來發展趨勢,并將繼續推動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快速增長。
![]()
1、對微創傷手術的需求增加。隨著診斷技術進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患者逐漸愿意尋求造成微創傷的治療方法。因此,對手術機器人的需求不斷增加,此種手術為患者帶來各種好處,例如康復較快,失血和痛楚較少,且并發癥風險較低。此外,手術機器人具有震顫過濾、三維高清圖象及導航等功能,從而方便手術醫生的操作及促進手術機器人在手術醫生的受歡迎程度的增加。
![]()
2、增加低等級醫院的滲透率。對更高手術精準度及連貫性的日益增長需求預期會促進手術機器人的滲透。目前,手術機器人主要在中國一線城市的大型醫院進行,主要是由于手術機器人的可用性有限及手術機器人的成本相對較高所致。目前,在中國醫院中,已采用腔鏡機器人手術系統的醫院很少(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在中國所有三級甲等醫院中不足10%)。隨著手術機器人的普及程度提升,預期手術機器人會從一線城市的大型醫院擴展至一線城市的低等級醫院,甚至拓展至二線及三線城市。
![]()
3、利好政府政策及支持。為應對機器人輔助手術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政府已實施多項政策,促進手術機器人行業的進一步發展。2019年8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深化醫療器械注冊制度改革的通知,推動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科學技術部亦啟動了國家「863計劃」,支持手術機器人的發展,為手術機器人及其相關底層技術的研究提供資金。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2月頒布的醫療裝備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鼓勵地方政府將機器人輔助手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于2021年4月,上海將部分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即腎部分切除術、前列腺癌根治術、全子宮切除術及結直腸癌根治術)納入合資格獲得醫療保險報銷的手術中,并可報銷80%的醫療費用,未來可根據患者需求和醫保基金資金充足情況擴大報銷范圍。預期利好的政府支持于往后將會繼續。
![]()
預期未來中國手術機器人將為外科領域帶來極大精進:
1、手術類型多樣化。隨著適用各種醫療領域的手術機器人的發展,以及外科醫生的培訓及患者的接受程度提高,機器人輔助的手術將越來越多樣化。例如,預期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并商業化更多的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及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
![]()
2、聚焦底層技術及提供定制解決方案的能力。預期擁有強大底層技術(如機器人力學、控制算法、電氣工程、視覺導航及圖象)及可根據不同外科手術的需求迅速定制機器人產品的手術機器人開發商將在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了解客戶需求并提供定制解決方案的能力對于縮短產品升級周期、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的覆蓋范圍,以及在不同專業的機器人產品之間創造協同效應至關重要。
![]()
3、技術基礎設施的進步。5G通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基礎設施的發展將帶動手術機器人技術同步發展。該等底層技術使手術機器人在外科醫生的遠程控制下操作時可達到更精準,且在理解和執行外科醫生的指令方面更加智能化。
![]()
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也在改變自然,更在改變自己,城市化、機械化、信息化已經逐步實現。隨著科技的繼續發展,相信未來手術機器人將變得更加全能,期待未來外科手術的簡單智能化,造福更多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