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全球機器人和無人機支出指南》,2020年花費在機器人系統和無人機領域的總支出將會達到1287億美元,比2019年同比增長17.1%。而到2023年,該領域的支出將達到241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 CAGR)為19.8%。

IDC預估,總支出的大部分(60%)都是用來購買硬件,其中包括機器人系統、機器人維修零件以及系統硬件。盡管硬件占據了較大的支出部分,但是服務支出可能是增長最快的部門,與軟件(21.2%CAGR)和硬件(15.5%CAGR)相比,復合年增長率為21.3%。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前主席喬杰瑪說:“就年銷量和經營存量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他說:“這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其他市場從未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出現過如此強勁的增長。”
金融界認為,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10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4369臺,同比增長1.7%,2019年11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6080臺,同比增長4.3%,在經歷了13個月負增長之后連續兩月增速轉正。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2017-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未來的增速可達30%以上,到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超過27萬臺。
按照地域進行劃分,中國將成為無人機和機器人系統支出最大的地區,預估在2020年的總支出將會達到469億美元。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和中國)排名第二位,支出費用為251億美元,其次是美國( 175億美元)和西歐(144億美元)。
當專門研究無人機時,到2020年,消費者支出估計將達到65億美元,占整個預測的全球總支出的40%。工業上的無人機支出將由公用事業(19億美元),建筑(14億美元)以及離散制造業和資源行業(12億美元)主導。按照地域進行劃分,美國將成為2020年無人機支出最大的地區,將接近57億美元。

除開消費領域,軍事也使得無人機得到飛速發展。
近年來,世界各國使用無人機進行的軍事打擊持續不斷。低代價、高收益讓無人機群富有潛力,有可能成為未來戰爭中的主戰力量。
隨著5G通訊,集成芯片等技術的不斷突破,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的自主反應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美空軍測試聯隊的新興技術聯合試驗隊一直致力于飛行器自主控制軟件的設計,計劃為飛行器開發自主功能,使無人機在復雜的情況下能自動調節以適應環境。俄羅斯最新開發的S-70獵人無人機能夠根據目標情況,自主設定作戰方式、選擇航線規劃、自動目標識別。出于“集群控制”的協同作戰理念,“蜂群”戰術中無需“蜂王”的單一指揮,只依靠一個共享的分布式大腦進行決策,并像大自然中的蜂群一樣可以適應彼此。
同時,無人機的自主性還體現它的自主學習能力,其通過機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而獲得的規劃能力與決策能力,能夠比傳統無人機更快更有效地處理突發情況。群起攻之,無人機堪稱新時代空中狼群。無人機的集群性核心在于集群智能。以智能化無人控制技術和網絡信息系統為支撐,通過海量無人機共同創造的龐大數據鏈與共享中心。包括目標位置、空域敵情等信息,在實戰中都能被及時的共享,使無人機群能夠對目標發動精準而致命的打擊。
戰場之上,通過數量優勢對目標形成非對稱式的突然襲擊,會讓目標迅速癱瘓。同時,集群模式也使無人機能夠分組協調作戰,共同出擊完成多項任務。在近日一次土耳其對敘利亞的襲擊中,土耳其使用了無人機蜂群作戰,對敘利亞眾多目標發動了空襲。由于敘利亞一方沒有野戰伴隨防空武器,對于無人機的電磁干擾缺乏手段,使得敘政府軍在襲擊中十分被動。
在軍事上,日益增強的地面防空火力,使得對無人機的隱蔽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許多先進的隱身技術被應用到無人機身上,如俄羅斯的“手榴彈”系列戰術無人機,其使用凱夫拉纖維制成,同時表面涂有的一層環氧樹脂,使它不會被雷達發現。而在歐洲一款新發布的隱身無人機上,新型吸波材料、最小表面間隙加工等技術得到了采用。無人機外形酷似菱形,并且取消了一切控制舵面,這些設計都是為了加強其隱蔽性,以便在實戰中,其能夠在敵方地面火力的威脅下完成作戰任務。
上世紀中期,作為為打贏一場高強度大戰而推出的冷戰武器,無人機成為了蘇聯大力研制并生產的“寵兒”。第一續航能力強并能以2.5馬赫在兩萬米高空飛行的圖-123“鷹”無人機一度成為震懾美的重器。車臣戰爭中,俄實驗“蜜蜂”-1T無人機作為空中預警指揮機,協助俄雅克130規避敵方地面防空火力。蘇聯解體后,受到經濟下滑的影響,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長期處于萎靡狀態。在之后的幾次局部戰爭中,俄方并沒有發掘出無人機的作戰潛能,因而逐漸對無人機的發展失去了興趣。
5月9日的勝利日紅場閱兵式中,俄軍方亮相了一大批新式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海盜”察打一體無人機和“角鯊”無人直升機,這兩款新型無人機雖尚未正式列裝部隊,但外界一直對其保持著較高的興趣。在敘利亞內戰中,俄方無人機多次完成營救人員、空中監視偵查、電子壓制等重要任務,讓俄羅斯對于無人機發展,再次燃起熊熊烈火,投入大量資金,以求迎頭趕上。
俄方備受關注的“獵人”無人機最近亮相頻頻,在不久前與蘇-57戰機進行的“互動”中,體現了其功能多樣,性能優越。“獵人”不同于“全球鷹”這種單平臺無人機,“獵人”無人機采用多機協同配合,讓其成為戰斗機更強大的“眼睛”和“耳朵”。更令世人驚嘆的是其作為“空中利劍”的角色。“獵人”-B能夠深入防區打擊目標,另外,其AI技術更讓它迅速做出有力或不利形勢的準確判斷。由此觀之,俄羅斯無人機可謂厚積薄發,在如此激烈的軍事競爭仍能嶄露頭角,讓世人耳目一新。
為了保持自生的軍事優勢,超級大國自然不會對未來空戰趨勢置若罔聞。早在二十一世紀伊始,美便已敏感地預測未來空戰將以無人機為主導。“全球鷹”無人偵察機,“捕食者”無人機,各路神器在一系列局部戰爭中都體現出其優異的作戰能力。前日,俄媒傳出美“全球鷹”無人機“窺探”俄邊境,其表現出的全天候全球偵查能力,讓其他國家的無人機都難以望其項背。相較于俄側重于無人機多功能化,美更注重發展無人機的針對性,以及多種無人機聯合作戰。因此,美空軍計劃建設美新型無人機作戰機群,此舉將為美軍帶來在無人機領域的先發優勢,使得這一未來主力更加受到世人的關注。
追求極致,美欲打造未來空戰新主力。由于“全球鷹”等無人機高昂的造價成本,美軍方近年來一直積極研發新型廉價無人機。以“女武神”為代表的“廉價版”無人戰機,將成為“忠誠僚機”計劃中的組成部分,會成倍提升現役有人戰機的戰斗力。未來這些伴隨有人戰機作戰的無人戰機可作為空戰或對地打擊的“馬前卒”,甚至為有人戰機充當“誘餌”犧牲自己。如此精密的算盤,讓美在無人機領域依然處于世界尖端。
無人領域,戰爭規則悄然改寫。作為集群技術與無人技術的結合體,無人機群旨在利用集群效應進行偵查和電子戰,甚至是未來的混合戰爭。一個完整的無人作戰集群,將來有可能“包攬”從排雷排爆、偵察監視、警戒搜索到物資運輸、協同攻防、自主作戰等多個任務,必將發揮出巨大的作戰能力。
可以看到,無論在消費領域還是軍事領域,無人機的市場空間都還很大,無人機相關研究都需要跟上,我國才能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空中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