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注定是一屆不同尋常的達沃斯:迄今規模最大。連續三年探討“第四次工業革命”。正逢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又值全球經濟風云變幻之秋……
3天,來自100多個國家2000多位精英大咖歡聚津城,縱論全球經濟熱點,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打造創新型社會”出謀劃策。大小對話討論160多場,掀起的頭腦風暴在盛會閉幕后絲毫未減,引發的沖擊波反而更加強烈地擴散開來。
區域:為經濟裝上新引擎
舊的動能正在失速,結構性難題亟待破解,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這不僅是夏季達沃斯論壇舉辦地天津,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也因此,本屆論壇絕大多數對話,都與經濟發展動力息息相關。
會上,來自政商學界的“最強大腦”們給出了一個基本判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不是別的,正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正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
天津這兩年的探索與實踐,為上述判斷提供了最好的詮釋。
從2008年與達沃斯結緣至今,十年滄海桑田,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也幾經波折,近幾年開始承受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過渡的陣痛。沒有留戀,沒有猶豫,天津毅然選擇了以智能科技和創新驅動為抓手,加快培育“大智能”創新體系,打造“天津智港”。為此,全市上下不遺余力地打造營商環境,涵養相應的生態系統:召開企業家大會,推出“津八條”,舉辦世界智能大會,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這幾天在濱海新區,深之藍公司研發的“魚臉識別”技術,再次驚艷到了參觀者:可在0.1秒之內,快速顯示魚類的具體名稱,準確率99%以上,成為工業探測、深海生物研究的神器。像這樣的高新企業和“殺手锏”產品,在津沽大地遍地開花。無人機、大數據、新材料、機器人等已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
截至目前,天津智能工廠遍布146個行業領域,與智能科技產業相關的科技創新平臺已發展到300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4000家。
目睹天津這幾年的努力與成效,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由衷點贊:“這是一座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在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陣容中成為首發城市。”
不僅天津,處于轉型升級、爬坡過坎關鍵期的整個中國,都在積極擁抱智能科技。過去5年,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對城鎮就業的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二。電子商業、新零售、智慧物流、共享經濟、移動支付……新商業新模式方興未艾。
最新發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在全球位列第二。
“從前是‘Made in China’,是把技術帶到中國來,現在是‘Made with China’,與中國同創共發展。”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的這句話,成了被廣泛引用的“金句”。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創新力不斷提升,在消費者互聯網和金融科技領域尤為如此。
在論壇上,中國再次傳遞強烈信號: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打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以如此積極的態度涵養創新生態,世界看到了中國“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打造創新型社會”的誠意和努力。
企業:誰先智能誰得先機
“人工智能(AI)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技術,是一種能力”,在一個論壇上,幾位嘉賓反復糾正一位女主持人。他們還預測,未來絕大多數企業都將與AI相關,那些不夠AI化的企業,很可能將無法適應新時代。
購物看天貓京東,出行叫滴滴,支付刷支付寶微信,學英語擇VIPKID……越來越多中國人的日常,與少數互聯網平臺緊緊黏在了一起。這些互聯網巨頭,恰恰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玩得最早最好的一撥企業。
埃森哲在本屆論壇上發布的《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給出明確信號──對企業來說,誰先智能誰得先機:過往3年,7%的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營收復合增長率達14.3%,是其他企業的5.5倍。
“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各行業擁有巨大的數字化發展潛力。領軍企業現已遙遙領先,大多數企業若不能積極打造數字化能力,差距將進一步加大。”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朱偉解釋。
緊迫感、危機感,向企業家們襲來。“我們還有機會嗎?下一個風口在哪里?”
“其實,創新的門檻一直在降低”,京東集團首席技術官張晨在論壇上給大家打氣,他的理由是硬件軟件平臺、算法、人工智能基礎能力平臺越來越成熟,反而導致創新門檻越來越低,“現在的企業只要專注某個細分領域,把東西做深做透做好,就一定會產生價值。”
那么,哪些細分領域會有機會?答案是“在人們感覺最難受的領域”。
這兩年,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狂飆突進,走在世界前列,原因恰恰就是小微小額金融非常“擰巴”。樂信集團創始人肖文杰說,“傳統金融機構不愿意進入小額金融領域,因為每一單成本都比較高,不僅有壞賬還有審核成本、客服成本等,這一系列難點全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解決……”
傳統行業并不是創新的看客。在夏季達沃斯的會員企業榮程集團,黨委書記柴樹滿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們在經營遇到瓶頸時,及時調整思路,一方面升級鋼鐵主業,同時向互聯網金融、文化、健康等新型產業轉型,逐漸地互聯網化、信息化、平臺化,終于闖出一條新路子,成為天津最大的民企。
專家們指出,眼下打破行業界限,形成全行業的創新機遇尤為重要,特別是智能制造方面,更是大有文章可做。
個人:是時候思考如何面對人工智能了
11歲的李語心、13歲的趙艾桐,或許是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最小的參會者。兩位來自天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女孩兒,在新領軍者村里展示剪紙才藝。倆人一有空就跑去體驗各種“黑科技”:穿戴VR等新奇設備“變身”森林里的一棵樹,感知從一粒種子破土而出,到被大火無情擊毀的全過程;與“皮皮蝦”一樣的工業機器人親密互動;看智能矩陣相機如何在車水馬龍中抓取嫌疑人……兩個小姑娘或許并不清楚,她們已不知不覺間走進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酷”,“人工智能會讓傳統剪紙更立體更好玩嗎”,倆孩子聊起來沒完。這就是AI的魅力:潤物無聲,難以抗拒。 “這次工業革命的速度將越來越快,對各行各業每個人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們要讓社會和孩子們順應未來的機會和挑戰。”馬云在論壇上提醒。
“未來十到二十年的世界,將與你們今日所見、今日所學大有不同。”施瓦布也對南大學子再三強調。
三年前,誰會想到不帶錢包拿個手機就能走遍津城;兩年前,誰又會想到坐在家里就可以跟北美外教學習純正的英語……這一切皆拜科技所賜,潮流使然。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各方面的沖擊將是顛覆性的。
“過去5年,從全球跨地區跨行業來看,行政助理、客服的職位都在大幅減少。”領英中國總裁陸堅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這家全球最大職業社交網站的大數據還顯示,以人為中心的工作,如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職位卻在快速增長。一些人機合作的職業,如軟件編程、數據分析師的就業趨勢則相當看好。
“人工智能時代人的角色變了。圍棋你永遠下不過阿爾法狗,計算你干不過超級計算機,所以應該更多的教給孩子如何發現問題、建構問題、提煉概念。”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憂心忡忡:“AI時代,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要點燃一把火。現在中國的教育不會點火,只會灌水,必須改變。”
為了您和您的下一代,是時候認真思考如何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了。
“江湖永遠存在,江湖英雄輩出。江湖上每個人的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如果你沒有提升,你就會退出江湖。”馬云的感嘆,于城于國,于人于企,都適宜。未來已來,您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