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發布《東湖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規劃》,出臺全國首個區域性《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根據規劃,光谷人工智能產業要在核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全國領先的人才培養基地、產業競爭力進入國內第一方陣。到2020年,光谷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100億元人民幣,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
光谷每年將設立不低于2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光谷相關企業集聚高端人才、領軍企業引進和培育、提升計算能力、積極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與創新應用、產學研深度合作等,以有效發揮政府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扶持和推動產業發展。
東湖高新區配套出臺《關于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拿出“真金白銀”,對高技術人才落戶、企業建設人工智能計算能力平臺、舉辦數據創新應用大賽等方面給予獎勵或補貼,領軍企業和“獨角獸”落戶最高可獲1億元。
此外,光谷還支持企業開展“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去年,光谷在智能制造、智慧商圈、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領域遴選24個互聯網+人工智能項目開展示范應用,共計給予1500萬元的經費支持。
百余人工智能企業聚集光谷
據悉,目前東湖高新區已集聚100余家從事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
語義識別方面,飔拓科技公司在語義識別、意圖識別方面國內領先,擁有自然語言處理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并在恒生電子、萬達網絡、國家民委等企事業單位得到廣泛認可及應用。
機器視覺方面,擁有天遠視科技、海達數云、極意網絡、華正空間等一批重點企業。武漢天遠視科技在機器視覺、基于機器學習的圖形處理的算法領域屬于國際第一梯隊、國內領先。擁有全自主知識產權的AI3D產品系列(多項專利),在軍區、總參、國土、電力等部門主導或參與了多個項目的開發和實施。
無人駕駛方面,擁有依迅電子、光庭科技、卡比特、極目智能、眾向科技等一批重點企業。依迅電子公司發布了高精度北斗5G網聯自動駕駛技術,測試車在武漢三環線試跑58.4公里,累計測試里程11000公里。
智能機器人方面,擁有奮進電力、華中數控、需要智能、漢迪科技、智味來創新等一批重點企業。中新紅外(武漢)公司研制的三維紅外智能檢測航空機器人技術水平全球領先。需要智能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智能服務機器人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機器人運動與控制、機器人執行與操作方面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
2016年,光谷推動成立了“中國光谷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創業聯盟”,會員單位和個人已達近百個。目前,正在啟動光谷人工智能產業園規劃建設,打造一個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生活為一體的高水平、國際化人工智能產業園,為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提供空間載體支撐。
解讀“人工智能七條”條條真金白銀
2億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每年設立不低于2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集聚高端人才、領軍企業引進和培育、提升計算能力、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與創新應用、產學研深度合作等工作。
人才落戶每人最高獎勵100萬元
對新落戶東湖高新區的領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引進的高級技術人才給予獎勵,每人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對年度個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大于5萬元的企業員工,每年給予其個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獎勵,單個企業每年不超過200萬元。
領軍企業和“獨角獸”落戶最高獎1個億
在引進和培育領軍企業方面,對在東湖高新區新設立總部、第二總部、研發中心的領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三年內研發人員規模每增加100人,給予1000萬元的企業發展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億元。其中,對于在人工智能某個細分領域取得全國領先地位的企業,可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予以支持。
投資計算能力平臺最高補貼2000萬元
東湖高新區鼓勵企業提升計算能力,對企業在東湖高新區投資建設的人工智能計算能力平臺,一次性給予其建設投資額30%的補貼,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對企業年用電費用超過30萬元的,按照實際費用的50%進行補貼,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辦數據創新應用大賽最高補300萬元
東湖高新區鼓勵產業聯盟、領軍企業或獨角獸企業與政府部門一起舉辦以“中國光谷”冠名的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經費支持,對獲獎項目給予總額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
建產學研平臺最高補2000萬元
東湖高新區支持領軍企業或獨角獸企業、產業聯盟與高校院所合作建設人工智能研究、檢驗檢測等平臺,給予其建設投資額30%的補貼,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一企一策”“從高不重復”
如本政策條款與東湖高新區其他政策條款支持內容重復,企業可本著“從高不重復”的原則選擇其一申報。“一企一策”重點支持項目政策執行期內,不重復享受本政策。








